• 33阅读
  • 0回复

向全世界传播中国人民的声音——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巡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9-19
第4版()
专栏:

向全世界传播中国人民的声音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巡礼
吴志成
在北京广播大厦里有一座对国外广播的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对国外广播时使用的呼号是“北京广播电台”。它昼夜用38种外语向世界广播,每年收到数以十万计的国外听众的来信。
现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使用38种外语广播。此外,还有汉语普通话和四种方言——广州话、客家话、厦门话和潮州话——向世界各地广播。每天累计播音时数为134小时。目前的语种和播音时数分别比1950年建台时,增加5倍和11倍。
从太行到北京
三十五年前,1947年9月11日,在太行山麓涉县沙河村播音的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增设了英语广播。这是党中央直接领导下的对外广播的开始。当时,英语节目是每天在汉语普通话广播结束后播音20分钟,内容主要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报道我军胜利的消息和解放区人民的新生活。广播使用的发射机是我军缴获蒋介石空军的器材改装的;因为没有录音设备,而用一张旧唱片——意大利歌剧《阿依达》中的《凯旋进行曲》作开始曲。英语广播的创办是我们党第一次通过电波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新闻封锁”,把中国人民的声音传向世界。
那时,陕北新华广播电台虽然与在陕北的党中央相距千里,但是,每天党中央和电台往来的电报频繁;重要的新闻和评论都是经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审阅后发往太行,再由陕北电台播出。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同志在戎马倥偬中先后视察沙河村的陕北台,看望电台工作人员。一些老广播员至今还记得陈毅同志那亲切、生动的讲话,他说:“我们当兵打仗,是在战场上慷慨激昂地准备牺牲;你们做新闻工作,是一点一滴地在献出自己的生命。”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电台最后搬到党中央驻地附近。当时编辑部离播音的井陉县的窟窿峰村有40多公里远,每天要由通讯员骑马跋山涉水送稿。在三大战役紧张进行时,我军捷报频传,往往来不及骑马送稿,就利用电话传稿,以保证及时播出。当时的工作条件比较艰苦。办公室设在窑洞和旧民房里,有些办公桌是用石块、土坯和木板搭的,一切都因陋就简。
1949年3月,陕北新华广播电台随新华社迁至北京,并独立成为新华广播电台。到1950年4月,组成了国际广播编辑部。这时,除英、日语外,又开办了朝鲜语、越南语、缅甸语、泰语和印度尼西亚语。同时还开办了对海外侨胞的汉语普通话和四种方言的广播。每天播音时数累计为11小时。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对外广播的语种和播音时间,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对外关系的发展不断增加,发射电力不断增强,编辑、记者、翻译和播音队伍逐步成长壮大。现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已成为在世界上有广泛影响的电台。
丰富多采的对外广播节目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宗旨是:真实地、生动地向各国听众宣传我国的政策和主张,介绍中国的情况,帮助广大听众了解中国;增进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发展我国和各国的友好关系;支持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近几年来,国际广播电台为扩大报道面,加强广播的针对性,提高节目质量,加强了国内新闻采访,派驻了国外记者,增加了自己的国际评论,提高了新闻时效。与此同时,还丰富了专题节目内容,改进节目编排,提高了播音质量。为满足驻京外国使馆和其他来京外国朋友的需要,从去年10月开始,又增设了对首都的英语广播。
对外广播节目是一种综合性节目。在每次一小时或半小时的广播节目里,通常有如下内容:国内国际新闻、评论、专题报道和音乐节目。目前国际电台举办了《中国建设》、《农村通讯》、《在中国旅行》、《文化生活》、《听众信箱》和《体育爱好者》等十多种专题节目。通过这些节目向听众介绍或解答社会主义中国各方面的情况。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文艺节目,是很受听众欢迎的。有些听众就是从听中国音乐开始,逐渐成为北京电台的热心听众。
电台的每种外语广播实际就是一个小电台,它根据对象国家、地区的情况,举办一些有针对性的专题节目。例如:日语、英语和法语广播,根据对象国兴起的学中国话的热潮,办有《教中国话》节目;日语广播办有《友谊的广场》节目;英语对第三世界地区广播办有《第三世界在前进》节目;越南语广播办有《越南社会面面观》节目;柬埔寨语广播办有《革命故事》节目;阿拉伯语广播办有《中国穆斯林》节目;对华侨广播办有《今日侨乡》和《归侨在祖国》节目;世界语广播办有《世界语在前进》节目等等。此外,大多数语言广播还举办了联系听众和解答问题的《听众信箱》节目。这些专题节目对世界各地听众了解中国和世界形势的发展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窗口——桥梁——友谊
近几年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每年收到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以十万计的听众来信。广大华侨听众认为收听北京广播使他们的心和祖国紧密地连在一起。波兰的一位听众说:“我非常喜欢你们节目新的编排,无论是关于中国地理风光、少数民族的介绍,或是各种经济建设项目的报道,以及文学艺术方面的评介,我都同样感兴趣。”
许多听众来信对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观点表示赞扬和钦佩,称赞北京电台“在全世界传播着和平与友好的声音”。
一些国家的短波广播爱好者组织也称赞北京电台近几年来广播节目的改进和变化。1981年1月,在国际广播界颇有影响的日本《短波》月刊发表了听众投票结果,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日语广播在听众喜欢的35家外国电台中被评为第四名,并在评述中写道:“近年来,北京电台对日广播改进节目方面的努力是惊人的。”最近,西德萨尔短波俱乐部与《德国之声》电台联合评选最受欢迎的德语广播节目,我国德语广播在28家电台中被评为第五名。
无论是编辑、翻译和播音员,每当读到听众充满鼓励和热情洋溢的来信,心中充满了一种对自己工作的自豪和幸福感。从而更加满怀信心地以不断开创新局面的精神,兢兢业业地把对外广播工作做得更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