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深情的敬献——全国广播电视艺术团体联合演出观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9-19
第5版()
专栏:

深情的敬献
——全国广播电视艺术团体联合演出观后
陈莲
在党的十二大胜利召开的时候,全国广播电视艺术团体的部分演员汇聚北京,举办了第一次联合演出。晚会节目格调比较高,思想性比较强,许多曲目是全国各广播电视艺术团体近年来的新创作,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人民新的精神面貌,有的已在《八十年代新一辈》征歌评选中获奖。演员来自七个地方团体,包括蒙古、汉、藏、朝鲜、回五个民族,多数是二三十岁的青年,金英淑(朝鲜)、苏娜·央宗(藏)只有二十二岁,但都具有良好的气质和出众的才华。何树凤、殷秀梅、阿拉泰(蒙古)、王合、廖沙等也都只有二十几岁,但他们的技巧成熟,舞台作风庄重、大方,艺术处理严谨,一丝不苟,受到观众和同行的一致赞扬。贠恩凤、王凯平、张正宜是早已成名的中年歌唱演员,正进入艺术上比较成熟的年华,但他们仍不懈地进取、锤炼。在这次演出中,他们既没有表现出纯技术观点的冷漠,也没有陷入流行歌派的造作,而依旧保持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感染力。彭修文、聂中明、袁方是国内著名的指挥,他们为中国广播艺术团的建设做出了贡献。当观众欣赏演员们精采的表演时,也都向指挥家们报以钦敬的目光。具有三十几年历史的少年儿童广播合唱团清脆的歌声,为晚会增添了勃勃生机。姜昆、李文华演出的新作《时间与青春》,使观众在欢笑声中回味着“一寸光阴一寸金”这个常被人们熟视无睹的生活哲理。广播电视系统的演员们,几十年来在各自的岗位上,脚踏着故乡的土地,吮吸着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营养,勤奋地广采、博取,苦练基本功。因此,他们的表演技巧纯熟,地方和民族特色鲜明,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整个晚会既丰富多采,又协调统一,给观众以欢乐和鼓舞。这是广播电视系统文艺工作者对党的十二大最诚挚的献礼!
随着革命事业的前进,广播电视战线的文艺队伍日益壮大,北京、上海、天津、陕西、内蒙古、湖南等省、市、自治区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都相继建立了综合性的广播电视艺术团体,其中包括合唱团、管弦乐团、民族乐团、说唱团和剧团,受到广大听众的欢迎,也在国内外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广播电台,如果都能根据自己的条件,建立自己的艺术团体,挖掘传统,学习民间,培养人才,拿出本地区最有特色的文艺品种,我们的广播电视文艺将呈现出一种多么绚丽多姿的景象。(附图片)
中国广播艺术团女声二重唱:吕月琴、王凤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