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可口可笑》看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9-19
第5版()
专栏:

《可口可笑》看后
李健吾
王景愚写的《可口可笑》,由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演出,亲自扮演藏在筐子里的化验员,自编自演,在现在很少见到了。他个子矮,藏进鸭梨的筐子不难;也正因为矮,跟高个子的售货员马婷一比,第四幕的戏也就难得地好笑。所以,他站在箱子上和售货员拥抱,也就显得格外滑稽。这个筐子也就成了这出喜剧一条主线。戏围着这条主线展开了一场人情和事业的复杂社会面。
这出社会喜剧已在《剧本》发表。读者阅读剧本,尽管了解作者的意图,并不觉得十分可笑。可是,一看演出就不同了。观众非常喜欢这出喜剧的演出,在可笑处,观众不仅开怀大笑,而且不断地鼓掌来欢迎这些演员的表演与导演的安排。这是一次成功的演出。
但是,剧本里也有些错误需要纠正。时间是1981年初夏,初夏就有新鲜的鸭梨了吗?鸭梨难得这么早上市的。除非冷藏。而且3只鸭梨是圆形,似乎也不象鸭梨。这里利用筐子这条线贯穿全戏,显出了作者的匠心。不过,第一幕就有那么个空筐子,而且只有3只大鸭梨,好象早就“有意”安排好了的,回味起来,觉得“有意”在这里起了并不合情合理的作用。这是一。张经理明明知道筐子是空的,怎么一下子就掉进去了,那么凑巧?这是二。至于为什么张经理办公室放着一个只有3只鸭梨的筐子,毫无说明,未免令人有突兀之感。
可是,就演出来说,确实值得称道。演员合作得好,不光是细节上合作得好,而且形象也鲜明,化验员的矮,马婷的高,发展到第四幕已令人大笑不止了。其间郝春发的形象和声调,和精神并不协调,可是演来也很可爱。刘兰香大吵大闹,二叔也劝不住,还抄起一个小铁桶,砸了老伴张经理一个“小皮球”般的大包,肿得老大,刘兰香吓坏了,却把观众逗得大笑不止,而张经理掏存折作遗言时(其实还另外藏着一个存折),还有心作弄老伴儿,剧情发展到后来,证明张经理真是夫妻两条心的一个看财奴的典型形象了。他确实是一个顾钱不顾义的“活”经理。正面人物是田副局长,老伴田婶也险些卷进张经理的包袱。这几位老演员演得不瘟不火,恰如其分。整个合理协调,不能不说是导演与演员的胜利。可是没有剧本作基础,一台好戏也是发挥不出来的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