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施密特政府为什么倒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9-19
第6版()
专栏:新闻分析

施密特政府为什么倒台
张允文
9月17日,由于西德执政党之一自由民主党的4名部长突然辞职,执政了十三年的社会民主党和自由民主党联合政府不得不宣告倒台。
近期来,西德政局激烈动荡,两个执政党之间矛盾日趋尖锐,执政联盟的破裂可以说早成定局,但这次政府倒台来得如此之快却有点出人意外。
执政的社会民主党和自由民主党之间的矛盾和争吵由来已久。由于两党各自代表不同的利益,诸如怎样摆脱经济困境、解决失业、改善财政收支等经济政策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分歧。近几个月来,两党在1982年的预算问题上的激烈争吵几乎达到决裂的地步。对1983年的预算问题,双方更是严重地对立,尽管双方经过讨价还价曾在7月份达成了妥协,可是事隔两月,预算又出现了100亿马克的大窟窿,于是在如何填补这个窟窿的问题上,再次发生了公开的冲突。社会民主党主张举债和增税,自由民主党则要求削减福利开支,双方僵持不下。联邦经济部长、自由民主党人拉姆斯多夫甚至在不久前的讲话中透露出这样的口气,如果这问题不能解决,自由民主党将另谋出路。西德舆论认为,这表示自由民主党将下决心同社会民主党分手,而与反对党结盟。
社会民主党对此十分“恼火”,施密特在内阁会议上对自由民主党进行公开抨击。本月9日施密特在向议会发表国情讲话时,向执政伙伴提出了挑战,宣称不同意他政策的自由民主党部长可以退出政府。他还怒气冲冲地说:自由民主党“要想改换政府,就坦率地公开讲出来好了”。
9月12日,经济部长、自由民主党人拉姆斯多夫违反内阁惯例,公布了他提交施密特总理的经济备忘录,抨击政府的经济政策,要求大幅度削减社会福利。正是这一系列新的冲突加速了执政联盟破裂的进程。
社会民主党在1980年大选中以超过对手45席的多数与自由民主党组成联合政府。但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其执政地位不断削弱,这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根本原因是西德经济持续衰退,政府陷于无法摆脱的困境。
自从七十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后,西德经济从增长缓慢,逐渐发展到下降。1981年的国民经济总产值比1980年减少0.3%,失业人数激增,今年8月份已达180万,创三十三年来的最高纪录。联邦劳动局预计,今年底失业人数将超过200万,比1980年增加一倍以上。因此,失业问题已成为西德经济最大的难题,引起了广大群众的严重不满。此外,从七十年代中期开始,财政赤字大幅度上升,去年已达390亿马克。由于靠借债来弥补巨额赤字,到1980年底,国债累计达5,320亿马克,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30%左右。西德经济界人士认为,西德经济尚无复苏迹象,人们对政府摆脱经济困境的能力越来越失去信心。
经济情况的恶化,使社会民主党和自由民主党的矛盾不断增加。与此同时,社会民主党内部各派之间摩擦也在加深。施密特总理面临来自它内部左翼力量的挑战,“左翼”激烈反对施密特坚决执行北约关于增补军备的双重决定,曾为此而进行了反对政府的行动。
经济的持续衰退和党内外矛盾的激化,使执政党的威信急剧下降。社会民主党在一系列地方和州议会选举中接连失败,它的党员纷纷退党。而反对党基督教民主联盟的队伍却不断壮大,今年上半年已超过100万,比社民党多10%。现在反对党已在西德10个州中的5个州和西柏林执政。最近的民意测验表明,如果现在举行大选,反对党将获得选票的53.7%,社民党则为31.4%,自民党为5.1%。自由民主党十分担心如果自己再同社民党结盟势必会随着社民党威望的下降而失去公众的支持,因此决定改弦更张。9月26日即将于黑森州的选举中,自民党已公开表示转向同基民盟结盟。舆论认为这是自民党在全国范围内改换伙伴的一个信号。
显然,形势的发展对社会民主党十分不利,最后逼使它不得不宣告政府倒台。施密特总理在今年4月的社会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曾说过,对执政联盟来说,1982年将是“决定命运的一年”,事态的发展证明了他不幸而言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