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卡罗尔和艾丽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9-19
第7版()
专栏:

卡罗尔和艾丽丝
乐山
“艾丽丝!请你接受这小小的故事。
用你温柔的小手,
把它藏在交织着童年梦幻的
神秘王国里头,
象流浪者从遥远的地方
采摘回的凋谢的花球。”
这是《艾丽丝漫游奇境记》序诗《在金色的黄昏》的最后一段。
今年是世界儿童文学名著《艾丽丝漫游奇境记》(以下简称《奇境记》)及其续篇《艾丽丝镜中奇遇记》的作者卡罗尔诞生一百五十周年。英国和其他国家的一些报刊先后发表了纪念文章。8月1日,伦敦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大型化妆游园会。一进会场,人们就仿佛置身于《奇境记》中的奇境。儿童们(还有成年人)把自己精心装扮成小白兔、毛毛虫、小猪、鱼仆人、公爵夫人、帽匠、国王、王后……在那里唱歌、跳舞、尽情欢乐。
被译成30多种文字的《奇境记》及其续篇,至今仍为全世界读者所喜爱。据统计,除了莎士比亚的著作和《圣经》以外,它是人们引用最多的文学著作。许多有关政治、哲学、逻辑以及自然科学的书籍,都喜欢借用《奇境记》里的隽语,作为章节的标题。英国议会每年举行辩论的时候,总有些议员要说一两句《奇境记》中的俏皮话。例如,当反对党议员讽刺执政党开出一大堆改善人民生活的空头支票时,他们经常引用艾丽丝与白棋王后的对话——王后说:“我定的规则是明天有果酱,昨天有果酱,但是今天绝不会有。”艾丽丝反驳说:“可是总得有一天应该今天就有果酱。”《奇境记》中一些新造词语,今天已经变成了英语中的习惯用语。
一百多年以来,《奇境记》受到无数儿童读者和成年读者如此热烈的欢迎,以至于有人说,这简直是一个谜。法国某些评论家甚至提出,这部书是“超现实主义”的先驱。还有人说,这本书里含有人们还不能理解的哲理甚至玄理。其实,这些夸张的推测实在没有必要。卡罗尔的生活经历解答了这个问题。
刘易士·卡罗尔(1832—1898)的真实姓名是查尔斯·斯特威奇·道奇森。他是一位数学家、逻辑学家。在牛津大学执教终身。按照当时英国国教的规定,在牛津和剑桥任教的必须是教士,而教士只有当上了教区牧师以后才可以结婚。卡罗尔自幼口吃,他认为自己不适于做教区牧师的工作。由于不愿放弃在牛津任教,他决定终身不娶。
卡罗尔极其热爱儿童。他经常向孩子们讲故事。1862年7月的一天,卡罗尔和他的一位同事领着教区长的三个小孩(其中有10岁的艾丽丝)泛舟泰晤士河,后来又在河边野餐。在郊游过程中,卡罗尔给孩子们讲了艾丽丝漫游奇境故事的开端。孩子们一听就着了迷。应艾丽丝的请求,卡罗尔写了《奇境记》并亲自作了插图送给艾丽丝。英国小说家金斯莱在艾丽丝家中作客时,无意中发现了它,备加赞赏。由于他的建议,1865年,这本书终于问世了。《笨拙》杂志的著名漫画家坦尼尔重新绘制了十分精采的插图。1871年,《艾丽丝镜中奇遇记》也出版了,成为与《奇境记》并驾齐驱的姊妹篇。现在人们提到《奇境记》时,不言而喻,也包括它的续编。
在卡罗尔所处的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文学创作十分繁荣,但儿童读物以道德说教的居多。《奇境记》异军突起,冲破了刻板的公式,摆脱了陈腔滥调,驰骋于神奇的幻想世界,使人为之耳目一新。故事中细腻的描绘,丰富的诗情画意和高尚的情操,配合着作者那逻辑学家遣词造句的工整和数学家的思维方法,使《奇境记》成为不朽的儿童文学作品。多年以后,卡罗尔回忆当初的情景时说,“为了开辟儿童神话故事的新途径,我一开头就让我的女主人公(艾丽丝)一头掉进深邃的兔子洞。当时我根本没有考虑到后事如何。”
卡罗尔对儿童的热爱,是产生这部伟大作品的最主要原因,这在本文开头节引的序诗中也可以得到证明。(附图片)
(题图:艾丽丝向那只咧着嘴笑的柴郡猫问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