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印度的街头艺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9-19
第7版()
专栏:

印度的街头艺人
严维明
“你们想要什么?想结婚吗?”
猴子频频点头。接着,母猴爬上小车,公猴用力推着,模仿印度人结婚的仪式,在人行道上转圈儿。观众笑声四起,连连喝采。
这是印度城市的一幅街头小景。
在首都新德里以及孟买等城市,流浪艺人的这类街头巡回演出处处可见。除耍猴的以外,还有驯熊的、耍蛇的、斗牛的、玩杂技的、变戏法的……五光十色,成千成百。据统计,光新德里的“被遗忘的艺人合作协会”就有150多名会员。清晨,他们蹬起自行车,带上动物和道具,分头出动,开始一天的紧张生活。找到合适地方之后,他们就敲起小鼓,用清脆的印地语或乌尔都语吆喝一阵,吸引周围行人,随即拿出看家本领,就地演出。
猴、熊、蛇、牛是街头艺人的命根子。很多人全家就靠着一两只动物维持生活,所以对它们怀有特殊的感情。耍猴的爱猴如命。斗牛者认为牛是神圣动物。耍蛇者对蛇十分崇敬,一不杀了吃肉,二不剥了卖皮,还相信蛇死后直接升入天堂。
警察则是街头艺人的主要对头。“被遗忘的艺人合作协会”的作用之一,就是要保护会员不受警察侵犯。有时,他们刚下车,敲起鼓,警察就来了:“不许在这里演出!”他们就掏出一张皱成一团的纸片。纸片上写着:“此人是耍猴者,靠耍猴维持生计。无害。”但是,警察对这类“证件”不屑一顾,说:“这顶屁用。滚!”往往倒是观众帮了街头艺人的忙。警察干涉的时候,他们异口同声表示抗议。警察没法,只得让演出继续。演出完毕后,警察又会威胁说:“下次发现,就要逮捕!”当然,下次他们还得干。
街头艺人的生活十分艰辛,甚至是凄惨的。有些人生活几年、十几年,“家”就住在死胡同的尽头或广场的角落里、马路的人行道上、河边的荒滩上。他们在堆积如山的垃圾之间,找块空地,搭起帐篷,不管风吹雨打,不管春夏秋冬,一家老小就栖息在里面。人家多的地方,各家用一排排的小石头标出边界。一个七八口之家往往就住在一块几十平方英尺的小地方。
他们的收入当然也少得可怜。比如耍杂技的,成年人在表演,孩子们捧着盘子向观众讨钱,一次只能收到15卢比左右。一天如能演出三两次,总共也只有四五十卢比。而维持一个家庭,起码也得25卢比。他们大多来自农村,家中有老有小,但几乎无钱寄回去赡养。
街头艺人的生活虽然艰苦,但他们也无法离开自己的行业。演杂技的人中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大家都去见印度教神讫?什那,询问自己应该从事什么职业。他们的祖先去晚了。“我们该干什么,讫?什那?”讫?什那想了半天,然后翻了个筋斗。所以,他们耍杂技是“命中注定”的。
这当然是迷信。真正的原因是,在印度要找个工作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在街头卖艺至少还能混碗饭吃。于是,他们的特殊本领就成了一件世代相袭的传家宝。比如耍蛇的,孩子们从吃奶起就开始玩蛇,从小就出去学习捕蛇。过了15岁之后,他们就背井离乡,跟着长辈出门卖艺,直到55岁才告老回乡。这时,新的一代又象他们当年一样,整装离家,走上街头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