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调整工业结构 充实领导班子 狠抓技术改造 襄樊市开创提高经济效益新局面 1978—1981年,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企业实现利润平均每年递增44%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9-20
第1版()
专栏:

调整工业结构 充实领导班子 狠抓技术改造
襄樊市开创提高经济效益新局面
1978—1981年,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企业实现利润平均每年递增44%
本报讯 湖北省襄樊市调整工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适销对路产品,狠抓企业整顿和技术改造,在提高经济效益上开创了新局面。
据统计,1981年,襄樊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2.03亿元,比1978年翻了近一番。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1亿元,比1978年增长近两倍,平均每年递增44%。同时,产品质量提高,新花色、新品种不断增加。在50项主要产品质量指标中,1981年比1978年提高的有44项,占88%,仅1981年,这个市就试制新产品84种,新花色1,150种。资金利用率也显著提高,1981年同1978年相比,每百元资金提供的利润和税金提高5.8元,每百元固定资产提供的产值提高31.3元,每百元产值占用的定额流动资金减少了4.3元,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缩短了15天。在农副产品和部分工业原材料提价的情况下,可比产品成本仍有下降。1981年,每百元产值包含的成本为60.8元,比1978年减少了1.3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77万元,比1978年提高了58%。近三年新增加的产值中,有60%左右是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取得的。
襄樊市工业生产能够取得这样可观的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除了能源、交通等客观条件比过去有了改善外,主要是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
一、调整工业结构,实行经济联合,发展适销对路产品。襄樊市是一个以轻工业为主的新兴城市,生产的轻纺产品销路较好。为了扩大生产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市政府组织有关工业局,通过调查研究,把95个工厂组成了17个经济联合体,攻质量,上批量,迅速扩大了适销对路产品的生产。1981年同联合前的1979年相比,电视机、塑料编织袋、毛线、晴雨伞等产品都成倍增长。缝纫机1979年只生产1.3万架,1981年就达到了10万架,增长6.7倍。如果新建一个同样规模的缝纫机厂,需投资1,000万元,通过改组联合,只用了350万元。三年来,这个市轻工业产值平均每年递增27.7%,使轻工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由1978年的74.5%,上升为1981年的83.2%。同时,重工业在改变服务方向,调整产品结构等方面,也取得了新的进展,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7.1%,利润平均每年递增46.4%。
二、抓企业整顿工作,调整充实领导班子。1980年以来,襄樊市先后调整、整顿和加强了56个工厂的领导班子,占工业局所属企业的50%左右,充实了55名党政一把手,提拔了38名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厂级领导干部,免除了21名不称职的干部。为了提高企业领导干部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他们还通过举办文化理论和企业管理学习班,培训了400多名厂级以上干部,占总人数的65%以上。
三、狠抓技术改造。近两年来,襄樊市在抓好当年生产的同时,花大力气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抓好生产能力的填平补齐。1981年,全市筹集资金1,501万元,安排了28个技术改造项目,其中有16个项目开始见效或部分见效,新增产值1.05亿元,占全年净增产值的51.7%,新增利润783万元,占全年净增利润的58.9%。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