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欢乐勇敢的景颇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9-20
第3版()
专栏:民族大家庭

欢乐勇敢的景颇族
景颇族有一首古老的叙述祖先业绩的民歌,开头一段这样唱道:
青藏高原是景颇族发源的地方。
这里有九条江分出九座山,
翻滚着波涛汹涌的伊洛瓦底江,
奔腾在峡谷中的怒江,……
这就是景颇人生长的地方。
正如这首民歌所说的,景颇族并不是当地的土著民族,而是从青藏高原长途跋涉、几经迁徙而来的。据傣文经书里记载,景颇族迁到云南德宏的时间大约是在公元1770年左右。
景颇族还有“载佤”、“茶山”、“浪莪”等自称。因为他们多数居住在高山上,所以又被称为“山头族”。解放后,按照本民族的意愿,统称为景颇族。
景颇族居住的山区,一般在海拔1,500米左右,气候温和,森林密布,盛产各种名贵药材和野生植物,地下矿藏也极其丰富。景颇族很早就在当地其他民族的影响下,学会了种水稻。大米是景颇人的主食。
景颇族骁勇善猎。“青山打鸟,见者有份”,是景颇人的老规矩。特别是有人打到了老虎,远近人家都要带上鸡蛋、干鱼、酒、火药等前来祝贺。
景颇族能歌善舞。每当节日,人们从四面八方汇集起来尽兴歌舞。男人挥舞长刀,女子手持彩巾在胸前摆动,几千人在一起绕旋歌舞。
解放前,景颇族社会尚存有农村公社残余。每个山官辖区就是一个农村公社。村社范围内的荒山、荒地属公有,村社成员有权通过“号地”方式开垦使用,丢荒后则失去占有权。但是,后来公社成员开垦的水田,大都为山官霸占。大小山官利用古老的、不计报酬的劳动协作,役使农民,不劳而获。山官还勾结“董萨”(巫师),利用鬼神迷信来压迫、奴役人民。那时的景颇山区贫困落后,疟疾、瘟疫流行,大批人被夺去生命,大片山地、田园荒芜。
1950年,苦难深重的景颇族人民获得了解放。1953年成立了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景颇族人民实现了当家做主的愿望。30多年来,在党的关怀下,景颇山区民族干部成长起来了,教育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发展。过去靠刻木结绳记事、用豆类记数的景颇人,不仅在自己的家乡办起了小学、中学,而且有的送自己的子女上了大学。山寨里建立了医疗站,群众有病再不请巫师祭鬼神了,各种烈性传染病已经绝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民族政策和各项经济政策得到贯彻落实,景颇族人的生活更加美好了。
刘扬武
景颇族约八万三千多人,多数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与崩龙、傈僳、阿昌、汉等民族交错居住在山区。少数居住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几个县。
景颇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族过去没有本民族文字,靠刻木结绳记事。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帮助景颇族创造了文字,并出版了报刊书籍。(附图片)
景颇族民兵。刘扬武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