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攀登核工业高峰的勇士——记新当选的中央候补委员蒋心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9-20
第4版()
专栏:

攀登核工业高峰的勇士
——记新当选的中央候补委员蒋心雄
新华社记者 黄正根
五十一岁的高级工程师蒋心雄,新当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他现在是核工业部副部长。
蒋心雄1931年出生在浙江省吴兴县(现为湖州市),父亲是上海一家银行的小职员。在他高中毕业面临失业困境的时候,上海解放了。他考进了天津南开大学机械工业系,攻读机械制造,三年里就学完了四年的功课,以优异的成绩提前一年毕业。他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又是我国科学技术界由党培养成长的第一代高级专家。
我们采访蒋心雄事迹的时候,发现他的闪光青春和才能,都是在“千里积雪尽头”的黑龙江省和“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大西北发挥出来的。
1952年蒋心雄从南开大学毕业后,来到黑龙江省鸡西煤矿工作。他一到工作岗位就象初生牛犊一样有一股子闯劲,带头搞了许多革新创造,初步显示了才华。1954年,他被评为鸡西市的先进技术工作者,当选为鸡西市团市委委员。1956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8年,党中央决定加快核工业建设。蒋心雄奉调祖国大西北,参加一个核燃料厂的筹建工作,他不顾妻子即将临产,接到调令3天后就出发了。
搞原子能工业与蒋心雄原来学的机械制造专业距离很大,但是,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推动着他克服困难,夜以继日地刻苦学习和工作。在短期内,他掌握了有关核燃料的生产技术知识,逐渐由外行变成内行。1960年,三十岁的蒋心雄就担任了这个厂的主生产车间工艺技术组组长、值班主任。他和7名技术人员,在缺乏资料等条件的困难情况下,猛攻技术难关。经过反复研究试验,他们编制了第一套我国自己的核燃料生产的主工艺运行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为核燃料厂的建成投产,取得合格的武器级核燃料,作出了重要贡献。这项工作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表扬。经过实践的锻炼,他掌握了一整套核燃料生产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并且掌握了英语和俄语两门外文,成为一位学识渊博、又红又专的高级技术人才。
1978年,蒋心雄出席了全国科学大会。党的三中全会以后,他出任核燃料厂厂长。他积极贯彻党的三中全会的方针政策,大刀阔斧地抓工作,实行企业内部经济核算,加强经营管理,表现了良好的组织、管理才能。这个厂年年较好地完成了生产任务和上缴利润计划,一个厂达到了一个半厂的生产能力,成为质量先进工厂和全国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蒋心雄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当我们访问他的时候,他心情激动地说:“核工业战线长,环节多,人才济济,关键是党的领导和集体攻关的力量。我只是在一个环节上起了一颗螺丝钉的作用。今天我当选为候补中委,我感到了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我从一个厂调到一个部工作,知识面和组织能力都很缺乏,这就要求我必须有刻苦学习、勇于攀登的精神,我决不能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