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小角色里有大学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9-20
第8版()
专栏:答读者问

小角色里有大学问
马琳
问:目前有些演员不愿意当配角,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答:任何一个演员都想演主角,当“台柱子”,尤其是刚登台不久的青年演员,都曾幻想过一举成名。这是可以理解的。我是一个中年演员,解放初期刚演豫剧时,也有这种想法。但是戏里人物就那么几个,主要演员又那么多,不可能都当主角。所以一开始我演过《新条件》里的男角春生、《罗汉钱》里的男群众角色,演过《祥林嫂》里的鲁四奶奶、《小二黑结婚》里的媒婆。还演过古装戏、现代戏里的姑娘、贵妃、中年妇女等各种配角。演《小二黑结婚》里媒婆的时候,我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本来是希望演主角小芹的。可是导演点将让我演媒婆。我一听就一肚子气。论扮相、演技、唱腔我也不比别人差,为什么偏让我到台上当拉纤说媒的妖婆,故意叫我到观众面前出乖露丑?谁不想让观众留下一个“美”的印象。我想不通,又不好说,结果偷偷地大哭了一场,埋怨导演,自认倒霉。导演了解了我的想法,作了很多思想工作。这才明白了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的道理。要爱的、追求的是角色的美,不要时时醉心于表现自己的“美”。
一个演员戏路宽点有好处,艺多不压身,都有互相借鉴的作用。作配角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你可以细心观摩主角一招一式的表演。演《罗汉钱》开始我就演配角,后来通过舞台学习就演了燕燕。《祝福》起初我很喜欢祥林嫂这个角色,心想要让我演该多好,可是分配让我演鲁四奶奶,我除了演好鲁四奶奶,还时时留心祥林嫂的戏。有一次主演祥林嫂的演员病了,临时我就上了台,从此就饰演祥林嫂。
另外小角色里也有大学问。配角戏少,出场少,唱、表演少,从这个意义上说,要在有限的场次里,塑造一个突出鲜明的形象,比主角更困难。我演《刘胡兰》里的老奶奶,当时才二十岁,为了演好这个配角,有一段时间,我几乎每天在开封街头寻找模特儿,学习一些老太太的神态步履。最后比较好地完成了这一形象的塑造。所以不能小看小角色,小角色往往是演大角色的准备,大角色又是演小角色艺术积累的必然结果。
总之,红花还要绿叶扶。“红花”固然重要,“绿叶”精神更值得尊敬。只有好花,没有好叶衬托,好花也就减了精神。一出好戏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一个配角演不好,这件艺术品就成了有瑕的白玉。配角,配角,就是要配合好主角。这样全戏才能演成“一棵菜”。
(李延祜整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