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用严格的科学态度宣传科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9-21
第3版()
专栏:

  用严格的科学态度宣传科学
  吴阶平
近年报刊杂志报道医学科学成就的消息和文章多了起来,这对普及医学科学知识,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加防治疾病工作,起了很好的作用,受到读者的欢迎。但是也值得指出,有的报道文章却起不到这种作用,反而造成错觉和混乱。
我作为一个医务人员,常常遇到一些病人或他们的家属突然要求停止原来的有效治疗,而应用某种新药物或新方法,其原因就是他们看到了有关的报道。但有些报道并未如实介绍情况,往往笼统强调效果,不谈应用的范围;或者把一些尚在探讨研究的课题,说成是成熟的方法;甚至把一些全无科学根据的事说得神乎其神。对于象恶性肿瘤等难治之症,如果在报道中不实事求是,造成的后果就更严重。有的病人就是看了这类报道之后,拒绝原应采取的治疗,扶老携幼,承担很大的经济负担,奔向所报道的医生或医院,结果病人因奔波劳累加重了病情,也给被报道的医院造成了困难。类似的情况在报道外国的医学成就时也曾出现过。例如一家报纸刊登了国外一项医学成就的消息,标题是“久疑不治之症,今获医疗福音”,内容报道国外一医学家查明了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不治之症的震颤麻痹症的病因,并制成特效新药。实际情况是这一新药还处于试验阶段,并未用于临床。3个多月后,该报只得再登一段新闻说,全国各地许多读者不但投函该报,而且文中报道的外国教授也收到了许多我国的函件,教授要求转告我国读者:“新疗法尚处在试验阶段,临床应用至少需五年左右的时间。”这就是报道时没有搞清情况,又没有考虑后果所造成。
有一段时间里,我接到许多信要求帮助他或她改变自己的性别。其原因就是一家报纸在报道我在治疗外生殖器有严重畸形病人(所谓阴阳人)的消息中,未把问题说清楚。对于一部分有这种畸形的人,确可根据其实际所属性别矫正其畸形,但决不是对正常人随意改变性别。恰巧在大致相同时间,有一刊物刊出一篇国外报道的摘译,标题是“英国男女性别改造学校”,报道的内容却是“专门治疗男女阴阳人”,这个错误的标题,就更加重了某些读者的误解。医务人员向病人解释为什么不适于应用所报道的某种治疗方法,所费的口舌是不为人所知的,而且常常不被病人及其家属理解,有时还被视为保守。
许多科研医疗上的成就是协作的产物,集体的贡献,如果在报道中不适当地强调某一个人的作用,就很不利于科技人员的团结合作。有些科技人员或单位之间的矛盾就与报道失实有关。
在“人物专访”等栏内,就更要防止写得过头,象“奠基人”这类衔头决不可轻易使用,必须认真调查核实。有一家报纸在报道我的医学研究工作时,在标题中,说我是我国“泌尿外科学奠基人”。这是不符合实际的。我对新中国泌尿外科的发展,只作了一部分工作。我国老一辈的泌尿外科专家对发展我国泌尿外科作出过成绩。有几位老一辈的专家还健在,他们培养了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专业人员,是很有贡献的。我向这家报纸提出了意见,他们才又发了一封“来函照登”。在刊登“知识性”、“趣味性”文稿时,必须以科学性为前提,而且也总要有一点实用价值。报道中的某些失实,可能与某些科技人员自己在精神文明方面的修养不足有关,但有些确实与记者、编辑人员有关。我认为一定要强调实事求是,以严格的科学态度来报道科学。要多征求专业部门和有关人员的意见,要充分考虑刊登后可能引起的后果。医学是一门应用科学,与每个人的健康密切相关,读者看到有助于解决自己疾病的办法时,很自然地要千方百计去得到它,所以对这类报道必须格外慎重。
我希望这个问题能引起作者、记者、编者、读者的注意。
吴阶平同志的意见,很值得我们编辑、记者和一些作者重视。准确的科学性是科技报道的基本要求之一。我们的人民十分信赖报刊,报刊的科技报道要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采取科学的、谨慎的态度。本报愿意与其他报刊共同努力,避免科技报道上的失误,一旦发现,及时更正。希望各方面专家、读者支持和监督。 ——编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