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成果奖应奖给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9-21
第3版()
专栏:记者来信

  成果奖应奖给谁?
重庆特殊钢厂的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反映,他们那里在科技成果奖金的分配上,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倾向。有道是:“有功人员不敢要,沾边人员争着要,无关人员也想要,个别领导带头要。”大家都分一点,撒胡椒面,而真正贡献大的技术人员所得很少。奖了等于不奖,很影响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就拿“稀土镁球墨铸铁钢锭模的推广应用”这项成果说,从试验方案的确定,工艺措施、操作规程的拟定,具体组织试验,质量分析研究,到写出技术总结,都是以工程师傅凯风为主干的。这项成果在提高钢锭模寿命、减少钢水消耗、降低成本上,效果显著;推广数量在同行业中也处于领先地位。1981年初,被四川省科委评为二等奖,省人民政府颁发奖金500元。这笔钱拖了8个月才分发。车间第一次方案:傅凯风与车间主任、工段长以及帮助拍金相照片、进行高温强度指标鉴定的重庆大学教师等5人为一个等级,各得奖金4元。第二次方案改为各得7.5元。经厂技术处干预,傅才得了25元。
象这样的例子可说太多了。新磁头材料,奖金200元,主要研制者得10元;精轧联动线,奖金200元,主持人得8元,还买糖大家吃了。有些项目的奖金分配,连厂长办公室、打字组、厂工会搞宣传的,都分到一份。
成果奖的这种分配办法,很值得研究。技术人员讲:这是个怎样看待科技人员的作用和贡献的问题,是把科技成果奖混同于一般劳动奖了。依我看,有的连劳动奖也算不上。就拿打字员来说,我觉得就不该拿这种奖金。科技成果奖是奖励科学技术上的特殊贡献的。打字员得奖应当是在打字工作中作出了突出成绩,怎么能因为打了一份技术报告就得一份科技成果奖呢?据说,有的科技人员在搞了一两个项目后,就灰心丧气,不大愿意再动这个脑筋了。搞成一项革新,真难呀!提很多方案,命中率很低。一个项目提出,造舆论,作宣传,写报告,到处批,好不容易才列为革新项目。研制过程中要承担很大的风险,要承受风言风语的压力。请求加工和试验,更是求爷爷、告奶奶的事情。费时三四载,搞成了一项,所得奖金凡沾边的甚至无关的都有份。这样做,在科技人员看来,不只是少得几个钱的问题,而是贬低了他们对社会的贡献,怎么能鼓励他们提高积极性呢?
当然,平均主义的空气不扭转,很多技术人员也不敢多得这种奖金。得多了很可能成为孤家寡人。“你一人独吞了!”“你们几个人去搞吧!”今后工作中困难重重,受不了。所以,为鼓励工程技术人员多搞发明创造,多搞革新挖潜,不只是要制订合理的成果奖金分配方案,而且要广泛地做思想工作,使大家正确对待科技人员的革新成果,都积极支持他们的革新创造。
本报记者 毕传永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