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轻工业的发展前景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9-21
第5版()
专栏:

  轻工业的发展前景问题
  刘峰昌 宫景隆
经过三年的初步调整,轻工业有了较大发展,长期供应紧张的商品,大部分趋向缓和,甚至出现了部分产品的滞销积压。在这种形势下,组织轻工业生产,不能不首先考虑产品的销路问题。今后,轻工业应当怎样发展,才能适应消费者的需要呢?这是当前轻工业战线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及时地进行工作着重点的转移
总的看来,轻工业产品不是多了,而是远远不能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要。当前,部分产品滞销积压,除了销售渠道不畅之外,主要是一些产品质次价高,一些产品的品种、规格、花色、档次不适应消费者的特定需要。因此,轻工业必须及时而坚决地进行工作着重点的转移。
一、从重点抓产值产量转移到重点抓质量品种。抓质量品种,重点是改造提高现有企业生产的老产品。这部分产品量大面广,是轻工业继续发展提高的基础。改造提高老产品,一是要限制和压缩长线产品生产,尤其对税大、利大的长线产品和品种,必须坚决按国家的统一计划进行安排,决不能擅自组织超产。二是抓争优质、创名牌的活动。现有的名牌产品,一定要在质量上保住信誉,并不断发展提高;其他一切产品,都要在竞争中,学先进、赶先进,首先提高产品的内在质量,在此基础上改进包装装潢,做到外观质量与内在质量协调一致。三是根据城乡消费者各种不同消费水平,不同年龄性别,不同文化程度,不同风俗习惯,不同消费时令的需要,把产品的品种、规格、花色、档次尽量搞全,做到买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何时买何时有。四是,在老产品的基础上,积极研制结构新、用料少、一物多用、性能良好、经济实惠、受人欢迎的新产品。企业应按照不同产品在国内今后可能出现的“生命周期”,使产品不断改进提高,更新换代。
在重点抓老产品改进提高的同时,要注意开辟新的生产门路,填补国内产品的缺门和空白。有计划地开辟新的生产门路,是进一步发展轻工业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开辟新的生产门路,必须列入国家的发展规划。
二、从扩大生产能力为主转移到技术改造为主。为了平衡市场供求,过去的三年,重点抓了以扩大生产能力、增加产品产量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建设,这是十分必要的。今后,对于那些因生产能力不足,至今还在大量进口的短线产品,还是要继续搞些新建扩建,尽快把生产能力搞上去。但是,多数行业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已不再是主要矛盾了,而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的问题却显得十分突出,严重地影响着提高质量、增加品种和产品升级换代工作的开展。我们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到技术改造上,努力提高现有企业对国内外市场的适应能力。
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所包含的内容很多。如围绕改变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方面的内容有:培养科技人才,提高产品设计能力;研究改进生产配方和工艺流程,提高新产品的制造水平;改造和更换卡脖子设备,研制采用自动控制装置,以提高产品加工过程中各种质量指标的稳定性;加强和完善检测手段,使产品质量检验工作标准化、科学化;等等。要根据不同行业存在的不同问题,逐项进行排队,首先抓住影响行业水平提高、阻碍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和主要企业,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安排,决不能一哄而上,眉毛胡子一把抓。
当前,有些地方还没有把对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轻工业科研教育摆上重要地位,仍然热衷于争投资、上项目,扩大已经是长线或即将变为长线产品的生产能力;还有些地方根本不考虑综合经济效益和我国财力物力的可能,不考虑近几年可能达到的消费水平,置老企业于不顾,千方百计上大项目,或花大钱搞引进。这些都应当引起我们的严重注意。
三、从重点抓发展速度转移到重点抓经济效益。今后轻工业能不能继续大踏步前进,要看“六五”打基础的工作是否卓有成效。而经济效益的高低,则是衡量今后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志。
为了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真正做到物美价廉,提高竞争能力,还必须狠抓企业管理。据今年一季度对全国1万个国营轻工企业的统计,全国的平均产值利润率为10.71%,上海一轻为24.97%,上海二轻为17.68%,而产值利润率最低的省份,一轻、二轻工业的产值利润率只有1%左右。差距如此悬殊,除了技术水平不同之外,恐怕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也有直接关系。
市场在变化,群众要求的是物美价廉的产品。企业如不加强管理,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上狠下功夫,企业的生产不仅不能发展,恐怕连继续生存下去都很困难。因此,对领导生产的同志来说,一定要在提高经济效益上做扎实工作。
  认真贯彻发展消费品生产的方针
巩固发展轻工业的大好形势,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仅仅靠轻工、商业、外贸的努力是不够的,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还必须坚持不懈地贯彻大力发展消费品生产的方针,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
一、要对轻工业继续实行“六个优先”(即原材料、燃料、动力供应优先,挖潜、革新、改造的措施优先,基本建设优先,银行贷款优先,外汇和引进新技术优先,交通运输优先)的原则。近几年,轻工业之所以发展较快,主要是国家采取了一些特殊措施,对轻工业实行了“六个优先”的原则。前两年执行调整方针,对重工业实行限产,轻工业的发展速度暂时超过了重工业。但轻工业底子薄、基础差,许多产品需要的原材料没有纳入国家计划,稍一忽视,生产就会从现在的基础上跌落下去。我们要认真贯彻赵紫阳总理在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规定的精神,“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必须把着重发展消费品工业放到重要地位。为此,能源和物资的供应,贷款和投资的分配,科学技术力量的分配和科研课题的选定,以及国外技术和设备的引进,都应该注意保证消费品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二、切实搞好市场预测。当前,部分产品的滞销或有时脱销断档,有些并不是生产能力问题,而是由于市场预测不准确造成的。工业搞预测,商业也搞预测,但工商双方的预测结果往往不一致,以致带来市场供应波动。为此,综合部门要组织工业、商业、外贸以及高等院校和研究部门,共同进行一些市场调查和中短期市场预测,为轻工业安排当年生产和五年发展计划提供必要的科学数据,避免重复出现畸少畸多的现象。
三、搞好综合平衡,实行归口管理。当前市场上滞销积压的产品,并不都是轻工系统内部生产的,而且质量标准极不统一。我们实行计划生产,但系统外的产品大多没有纳入统一的国家计划,如不解决综合平衡、归口管理的问题,就很难解决重复建设、盲目发展的问题。但是,如何综合平衡,怎样归口管理,这些工作由谁去组织实施?便成了大力发展轻工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有关方面应多做些调查研究,并采取积极措施,以保证轻工业生产建设工作稳步而有秩序地进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