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国际金融体系敲响警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联合年会综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9-21
第7版()
专栏:综述

  国际金融体系敲响警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联合年会综述
  朱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第37届联合年会已于9月9日在加拿大多伦多闭幕。会前发表的文件,以及代表们在会上的发言,都表明持续的西方经济危机和一些工业国家转嫁危机的措施,已经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严重的财政困难,国际金融体系正在出现岌岌可危的形势。
会议前夕,墨西哥由于负债800多亿美元无力偿还而四出求助,引起国际金融界一片惊慌。接着又有一些东欧、拉美国家要求延期偿债。由于发展中国家所欠外债估计在5,050亿美元左右,人们担心如果国际金融界拖欠债务的情况继续发生,势将产生不可收拾的局面。
国际金融界的这一严峻局势在这次多伦多会议上也有强烈反映。代表发展中国家的24国委员会发表声明警告说:“除非能扭转国际经济中的逆流,否则整个国际贸易和金融体制有可能崩溃。”世界银行行长克劳森也忧心忡忡地说:“目前的贫困状态包含着引起不稳定局势的危险。”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警告说,由于发展中国家负债累累,“世界经济正面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危险的时期。”
另一方面,第三世界国家代表纷纷抨击工业国家转嫁经济危机、保持高利率、压低原料价格,这使发展中国家出口收入锐减,造成经济困难和人民贫困。巴西代表指责工业国家推行高利率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损害发展中国家。他责问道:“面对这种阴暗的情景,工业国家却象瘫痪了一动不动地坐着,这样,社会结构还能维持多久呢?”
由于这种形势,年会的注意力很自然地集中于如何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加定额,并为世界银行所属的国际开发协会补充资金的问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会员国提供用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的短期贷款,其资金是由会员国按经济实力定额提供的。目前它有资金670亿美元,美国的份额最大,占20%。由于借款需要增加,目前定额显然不够应付,因此多数会员国主张增加定额。发展中国家对此要求最为迫切,主张增加一倍到两倍。工业国家中法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比较积极,同意增加一倍。英国和西德次之,要求增加50%。只有美国表示反对。它开头不同意增加,在其他会员国的压力下,最后表示愿意缩小同西方盟国的差距。一般估计,美国只会同意增加25%。经过多方磋商,一致同意在明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临时委员会会议上将对定额作出最后决定。会议人士估计,定额最后可能增加50%以上,即从670亿美元增加到1,080亿美元。
世界银行的附属机构国际开发协会向每年人均收入400美元以下的会员国提供为期长达五十年的无息开发贷款。其资金由32个工业发达的会员国提供。根据协议,1981—1983年,它应提供第6批补充资金120亿美元,由于里根政府延期缴纳资金,导致1982年国际开发协会筹得的资金减少35%。经过会员国的多方磋商,提供资金的32个会员国除美国外已同意在1984年度内多提供20亿美元,使国际开发协会在1983、1984年都可有35亿美元供援助之用。
在这次会议上,美国陷于空前孤立。美国的政策甚至遭到西方盟国的批评。财政部长里甘大肆宣传目前的国际金融体系足以应付未来的金融冲击,他反对增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额。在形势逼迫下,美国不得不改变反对增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定额的态度,保证将力促国会批准美国应缴国际开发协会的资金。
这届年会在增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定额和补充国际开发协会资金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协议,但是笼罩在国际金融体系上空的乌云并未消除。就在年会结束那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德拉罗西埃宣布,继墨西哥之后,外债达到350亿美元的阿根廷也在要求该组织提供贷款,以渡过偿债难关;黎巴嫩要求提供复兴基金;苏丹、哥斯达黎加等也在商谈贷款。更令人震惊的是,有消息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列出了一张要求延期偿债的国家的名单,总数达35国之多,可见国际金融体系的危机正在日益蔓延和深化。
对于如何解决国际金融体系的如此严重的形势,我国财政部长王丙乾在年会上指出,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仅关系到整个世界经济的振兴,而且对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也是至关重要的。他要求一些发达国家必须停止转嫁危机的措施,对发展中国家作出义不容辞的资助,同时发展中国家之间也要扩大合作,推动南北谈判,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