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立志改变家乡面貌的大学生——记石楼县阳崖大队党支部书记、农业劳模王专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9-23
第2版()
专栏:农村通讯

立志改变家乡面貌的大学生
——记石楼县阳崖大队党支部书记、农业劳模王专一
本报记者 王艾生
这里记述的是一位大学毕业的农村党支部书记王专一。山里的农民亲昵地称他“咱村的宝贝疙瘩”。五年来,他带领社员植树造林,治山治水,使晋西的一个穷山沟迈出了走向富裕的第一步。
王专一的家乡——山西省石楼县龙交公社阳崖大队,是全县出名的穷队。残沟断壑,童山秃岭,水土流失严重,十年十旱。过去那些年,乡亲们常说:“咱阳崖穷到瓮底底上了。”
王专一在山西师范学院毕业,留校当上了教师。可是,他的心老被乡亲们牵着,一想起家乡就不安:“我是喝阳崖水长大的。家乡这样穷,我能在城里呆下去吗?”他三次申请回家乡务农,经过多次周折,终于被批准。当他扛上行李回到山沟沟的时候,有人为他“惋惜”,有人说他“傻”,还有人说他想出风头。原来和他要好的女朋友不愿找个“农民丈夫”,告“吹”了。一位老大娘听说王专一真不离开阳崖了,连声赞好。
石楼县几次请他去中学当教师,他拒绝了;山西师范学院几次要他回校任教,他也拒绝了;石楼县委要安排他当干部,他也婉言谢绝。他扛上镢头、铁锹,挑着筐,和小伙子们上山了,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栽下一株株刺槐。
王专一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1977年5月,他被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他运用学来的科学知识,对家乡的地形地貌进行调查。他和支部委员们,走遍阳崖大队的山沟梁峁,走遍了大大小小田丘;他到县里查阅了近二十年来的水文资料,调查每年降雨规律及泥沙被冲刷的规律;他登门向老农求教,从他们几十年向自然斗争的经历中,找出保持水土最可行的方法,老农们告诉他:“阳崖要想变,栽树种草治穷山。”支委们同他一起回顾了1975年修“大寨田”的情景。那时,大队出动强劳力100多人,在温家沟、井沟两处“大兵团作战”,一天两送饭,黑夜挑灯干,突击施工,集中治沟,修筑大、小坝13条,预计可淤地200多亩。可是,1976年一场暴雨,筑的坝全被冲走,浪费7,000多个劳动日,结果是两手空空。阳崖到底该怎样治理?发展水浇地,缺水源;发展畜牧业,缺草坡;农林牧一起上,顾不过来。群众说:“咱队岭上已摆出样子,就怕办不到。”
岭上,是阳崖大队一座秃山。1970年有个县干部来阳崖蹲点,从县林业站要了些刺槐树苗,发动群众在岭上造林1,300亩,现在有碗口粗的成材树3.2万多株,价值12万元。光这一项,全大队人均收入可达100多元;而象岭上这样的宜林地,阳崖大队还有1.64万多亩,于是,王专一带领群众按岭上的样子办。先从山上治起,山上山下结合。争取治一块,变一块,治一坡,保一坡,从林业入手治理穷山沟。大队统一规划,把宜林的山坡地按劳力包给社员;队里统一供树苗,以户为单位造林,谁造谁管,三年后验收归队,以质论价,收入对半分成。同时,允许社员在林地内间作3年粮食或油料作物,收获全部归己。
实行这种林业生产责任制,把社员的造林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林地整得细,树栽得好,看管得严。三年来,全大队栽种刺槐、杨树、柳树、核桃、桑树等共3,853亩,成活率在95%以上。每个社员平均有林地6.1亩。阳崖大队的两座山,现已密密丛丛,从山头绿到山底,都郁闭了。现在保存的林木占全大队宜林面积的26%,长得最快的,树干已有小碗口粗。在治山的同时,他们也治了沟,打坝淤地200多亩。由于山坡植被增加,沟底打坝淤的土地,经受住暴雨洪水的考验,成为阳崖大队的基本农田。
王专一要求社员做到的,自己先做到,他个人栽树1,400多株,成活率95%以上。他带领社员把树种在心坎上,不图名,不空喊,只求取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穷山窝,在他们的手上一块一块地在变化。1981年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全大队粮食总产达53万斤,家家户户有了余粮。86%的户有了存款。32个因为家乡穷而外流的人已返回阳崖。
在王专一的带领下,社员们为治山治坡保持水土,投工一万多个,加固了乔沟的两条大坝,修筑一座水库,可蓄水10万立方米,灌溉农田340亩。他们把队里600多只山羊出售,买进600多只细毛羊和半细毛羊,为适应林地放牧,进一步发展畜牧业创造条件。大队还从积累中拿出近万元,投资新盖7间小学校舍,并准备附设一个林业中学班,为大队培养林业专门人材。
王专一说:“改变家乡面貌,三五年只能看见点苗头,非有十几、二十年不可。和乡亲们一道,治理黄土高原,改变穷山沟的面貌,这志向,我是铁了心的。”今年初,他被评为山西省农业劳动模范,一些单位请他作报告,讲演,他都婉言谢绝。他说:“阳崖大队的变化只是开个头,离富裕起来远哩。我,和其他社员一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讲甚呢?还是干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