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他留下了最可贵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9-23
第3版()
专栏:学校生活

  他留下了最可贵的……
8月7日,云南民族学院82届毕业生就要登车离校了。清晨6点钟,在汉语文系男生宿舍二楼长长的走廊上,一个身体壮实的小伙子,正认真地打扫着宿舍门口的一堆堆废纸片、破鞋烂袜和果屑。一会儿,走廊和两座楼梯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小伙子将手中的扫帚和簸箕端端正正地摆放在楼梯口的墙角里,揩揩额头上的汗珠,进宿舍提起旅行包,迈着轻松的步子,依恋不舍地离开了他生活了四年的母校……
这一切,被暑假留校的低年级同学看在眼里。大家无不激动地议论说:
“他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这种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
“他三年如一日地做好事,这行动比任何‘临别赠言’都更宝贵。”
同学们议论的“他”,就是汉语文系78级的白族学生高万鑫。
1979年初,系里调整宿舍,小高搬到了二楼。那时,学校秩序还有些紊乱,100多米长的宿舍走廊上堆满了废纸、果皮、剩饭菜。同学们都觉得很不卫生,却又没有一个人主动去清扫。小高心想:新时期的大学生应该有崭新的精神风貌,这除了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外,还要讲究文明卫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我们为什么只希望有人来改变这里的状况,而不从自己做起呢?决心下定以后,小高每天提前半个小时起床,出操回来,就洒水扫地,主动承担起打扫二楼走廊和两座楼梯的义务。起初,难免有这样那样的议论。什么“假积极”啦、“做哪样好事,准是火药般着火,又象火药似的熄灭”啦,等等。对这些风言风语,小高不放在心上。他说:“我愿意当二楼上的义务清洁工,让同学们有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这没有错。说风凉话的同学一时信不过我,正说明立新风、树正气必须靠实际行动,要持之以恒。”
一个学期过去了,不论是节假日,还是紧张的复习考试期间,小高每天清晨都准时搞好二楼的清洁卫生,一天也没有间断过。一年、两年、三年多过去了,除了几个寒暑假探亲不在校外,小高始终履行着自己的“义务”。哪怕是放假离校的当天清晨,他也要清扫完同学们整理东西时堆放在宿舍门口的废纸、烂布条,才赶往车站;度假回校的第一天,小高总是彻底清扫走廊上堆积多日的垃圾。
坚持做好事,虽然花去了小高的一些时间,但他入学四年来,每学期的学习成绩平均都在90分以上,是品学兼优的三好生。1980年暑假,全院师生一致推选小高参加了全国大学生夏令营活动。去年1月,小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现在,小高毕业离校,志愿回滇西的一个高寒山区献身于教育事业。但是,同学们都说:“小高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大学生应具有的好品德、好作风。”
云南民族学院汉语系 何苦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