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一个能打开局面的党委书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9-24
第2版()
专栏:

一个能打开局面的党委书记
哈尔滨市阿城继电器厂新任党委书记王树本同志深入群众,任人唯贤,勇于改革,只用一年多时间,就改变了一个后进企业的面貌
(一)
困难象阴云一样笼罩着哈尔滨市阿城继电器厂。
工厂的银行存款只剩下4角6分了!越来越多的工厂技术人员如雁南飞。房子紧张,全厂4,000多名职工,竟有400多无房户,子女待业……
就在这个时候,新的党委书记王树本走马上任了。
“肯定是部里派的大干部,要不谁敢来?”人们议论纷纷,猜疑中寄托着希望。
1980年10月6日,当王树本同志走进阿城继电器厂时,人们失望了。
他既不威武,也不高大,衣不压身,貌不压众!
好奇的人去打听,“啊,是从煤矿来的,阿继没人了?让个挖煤的来领导咱们!”
他确实是个挖煤的。四十年前,他跟着挑担子逃荒的父亲,从辽河畔走到兴安岭下,十几岁就进矿当了工人。在煤矿他参加了革命,入了党,解放以后他当了井长、矿长、矿务局副局长、党委书记。现在党又把他派到这个人地两生的地方当党委书记。
在矿上王树本有象坑木一样支撑重压的本领。他当井长,专领青年人打冲锋。1969年他从“牛棚”里放出来,锐气不减当年,连续使三个井、矿、局变欠产为超产,改变了老大难面貌,现在他又来啃这块硬骨头了。
可是,这里毕竟不是煤矿呵!这第一步应该怎么走呢?
(二)
几天后,王树本住到工厂收发室的一铺小火炕上。
工厂收发室是工人们唠闲嗑的地方。白天王树本到各车间去转,晚上点上一支烟,蹲在门口听工人们闲扯,不时也插上几句,不几天,就扯上了正题。
群众有无穷的智慧,治厂之方在群众之中。王树本向党委提出一个建议:组成调查组,深入群众,让群众提出问题,让群众出主意!这是阿继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调查。时间:一个月,次数:70,参加人:600多干部、技术人员、工人和家属,地点:车间班组。王树本同志逢会必到,口问笔写。调查会开得很不平静,有唉声叹气的,有发牢骚讲怪话的,有拍案大骂的,会后还有痛哭流涕的。王树本耐心地听下去。
调查研究使王树本获得了发言权,他打破了以往的沉闷空气,在党委会上说:“阿继的问题有四个:一是领导干部思想没有转向,许多人的精神头还绷在阶级斗争那根弦上,还在纠缠历史旧账;二是工厂产品没有转向,国民经济正在调整,有的人还只盼着建电站,多生产电站产品,没有注意家用电器生产的发展;三是职工生活欠账太多,房子少,孩子闹,职工没心思干活;四是领导班子不齐、不力,新生力量上不来。总之一句话,春风未度玉门关,三中全会的精神还没有在我们这里落实。”
王树本切中要害的分析,使党委成员的思想得到统一。接着他又主办了四期中层干部学习班,用一个月的时间来提高大家的思想认识。领导思想的转变使阿继的形势有了转机。
不久,王树本说服老伴把家从双鸭山市搬到了工厂。工人们又议论开了:“这个党委书记不是‘飞鸽牌’的,看来厂子还有希望!”
(三)
希望在于改革。
首先,在省、市委和省机械局的支持下,工厂调整了厂领导班子,提拔了4名副厂长,一名副书记,其中3名是科技人员;对4名老的厂级干部做了安排。
让谁来出任第一副厂长(当时没有厂长),王树本同志经过一番调查,他提出让有三十多年工龄,当了20多年生产科长的裴志鹏同志出任。这一提议使有的人大吃一惊。“老王,你不知,他海外关系复杂……”
王树本同志有些激动:“简直是形而上学,裴志鹏17岁就进厂当工人,我们为什么不看他的本人表现!”
裴志鹏没有辜负党的信任,他挑起行政全面工作担子以后,把压抑了多年的积极性发挥出来,每天起早贪黑,把全厂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
受到重用的还有原副总工程师龙汉河。这位我国继电行业有名的专家,因为莫须有的“历史问题”,被压了十多年,现在他担任了副厂长、总工程师,王树本又推荐他担任党委常委。龙总感慨道:“三十年来,我要求于党的只有两个字:信任。现在如愿以偿了,我要拚老命,大干一场。”
王树本的魄力是惊人的,他又下决心调整全厂的中层干部。他说:“要让明白人代替糊涂人,留下干事的,拿下带刺的。”128名经过调查提拔的中层干部走上岗位,平均年龄44.4岁,其中科技人员49名。
事实是公正的。经过一番“手术”,阿继瘫痪的肌体恢复了活力。党委班子是坚强有力的,是富于远见的。他们在困难重重的关头,明确提出“两个坚持”“四个上”,这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从厂情出发;主意打在用人上,功夫下在管理上,眼睛盯在产品上,职工生活挂心上。并确定了“提高工业电器,发展家用电器”的生产方针。
全厂上下同心同德,励精图治,生产的被动局面一下子突破了!首先传来捷报的是洗衣机定时开关的试制成功。副厂长、总工艺师李春和亲自出马,仅用了40天,制造了80套工装,试制了40台样机。全厂工人象抱了“金娃娃”一样高兴。在原一机部召开的产品鉴定会上,阿继的“金娃娃”表演出色,独占鳌头,被认定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1981年,阿城继电器厂提前40天完成国家计划,向国家上缴利润135万元,产品品种达350多种,“拳头产品”打出了省界,冲向了世界。这一年,工厂被评为哈尔滨市的模范单位。
生产在发展,职工们的生活也有了很大变化。一年来,全厂分配了153户暖气套间,又使164户无房职工搬进厂家属房;为196户职工接了“门斗”,每家扩大面积15到20平方米;为312户职工安装了暖气,为家属区安下水干线500米,支线500米,还修了23条路。一年来,工厂成立服务公司,安置了待业青年256名,技校扩大招生162名,工厂扩大招工306名。在这里,“待业青年”没有了。
(四)
说起这些变化,人们不禁想起王树本为解决职工生活困难所付出的心血:王树本刚来厂的那些日子,天天早上冒着寒风在家属区转悠,看看这家,问问那家,连用土坯搭的小偏厦,他也要进去瞧一瞧。接门斗的主意就是他从小偏厦获得启发而提出来的。
女职工们想起,连着三个清晨,王树本冒着寒风跟着通勤车进县城接孩子妈妈,是他建议把接送孩子妈妈的班车从两辆增加到三辆,由一个站点接人改为三个站点接人。她们再不用抱着孩子跑路了。
学校的老师说起,有一天,王树本坐到中学的课堂里听课,课后,他告诉有关部门给每个中小学老师发一个保温杯。他说:“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尽吃粉笔面子,不喝点水怎么行!”言语不多暖人心呐!
王树本辛勤的工作,点点滴滴温暖了职工的心。
一天,一位打更的老工人请王树本无论如何到家坐一坐。王树本一进门愣住了,桌子上摆着两盘菜一瓶酒。那位老工人说:“王书记,你放心,我有房住,孩子也上班了,没有事求你,我看你一天太累了,请你喝口酒,表表我的心意。”
王树本是个硬汉子,四十年前在逃荒的路上,几乎冻掉了脚趾,没有掉泪;十年浩劫,连续五小时的“喷气式”批斗会后,他爬回“牛棚”没掉过泪;女儿上山下乡,到“牛棚”看他,隔着门和他哭别,他没掉过泪。可是今天,当他捧起这位老工人的酒杯时,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
阿城继电器厂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工人们从自己的党委书记身上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贾宏图(原载《哈尔滨日报》,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