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办教育要舍得下大本钱——访十二大代表、黑龙江克山县黎明大队党总支书记孙浩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9-26
第3版()
专栏:

  办教育要舍得下大本钱
  ——访十二大代表、黑龙江克山县黎明大队党总支书记孙浩亮
本报今年6月1日报道了黑龙江省克山县北联公社黎明大队三年来每年投资5万元用于大队文化技术教育的消息。前不久,我们特地走访了十二大代表、黎明大队党总支书记孙浩亮同志,请他谈一谈农村教育问题。
孙浩亮同志今年五十岁,五十年代从山东支边来北大荒。昔日贫穷落后的“黎明”,如今已发展成闻名全国的机械化大队了。
“过去,我们也不认识这个教育问题,总认为这是教育部门的事,学校的事。现在每年能下这5万元的本儿,也是逼出来的。”一见面,老孙就爽快地谈起来。“1978年,我们队实现了机械化,这倒抓了瞎啦!过去没文化,脸朝黄土背朝天,土里刨食还对付。机械化了,搞多种经营,就费了劲了。这就逼着你非抓教育不可。”
老孙抽了一口烟,接着说:“机械化以后,由于缺少技术人才,1979年我们的亩成本24块钱,每斤粮食投资5分多。那时是一本糊涂账,大拇手指头卷煎饼——咬着自己不知道疼。前几年搞起了多种经营,由于不懂技术,种了100亩果树,一棵没活……”
“现在可不一样了,副业上去了;种地,亩成本下降到14元7角钱,每斤粮食的成本才3分钱。去年投资1元钱,一年就收回6元9角。这靠什么?不是靠国家给钱、‘吃小灶’,而是吃了文化教育和专家指导的‘偏饭’。1979年我们一次拿出10万元搞智力投资,其中相当一部分用于农民教育。如今,学文化、学技术成了热门。农民说,没文化,连好活都干不上了。”
老孙笑了笑,接着说:“现在,参加学习的已占大队人口的80%,除了怀里抱着的、不能下炕的,都学。高小文化程度的,以学文化为主;高小文化程度以上的,以学技术为主。几年来,我们已经培养了30多名技术员,还培养了100多名土专家和技术能手呢!”
“每年智力投资5万元,看起来不少,它的经济效益更不得了。”老孙说着,领我们来到山坡上,指着一眼望不到边的参园,说:“就说种参吧,四年前,我们花几百元培养了一个技术员,可他创造的,3万5万也打不住。我们现在种了两万多平方米人参,将来起了参,光利润就是40万元。”
“看来,抓农民教育是一本万利的事,怪不得你们下这么大本呢!”
“这农民教育只是我们的短线,幼儿教育才是长线。”老孙解释着。“这几年,我老琢磨着,搞农业现代化,光抓农民教育不行了。要从根上抓。培养人才,不象种土豆,5月下种,秋天起土豆就行了。教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非得花长工夫、下大本钱。我们是从育苗开始,一环一环地抓。全大队120多学龄前儿童,都免费进了幼儿班。”
谈起今后的打算,老孙说:“今年,我们还要拿出二三十万元给中小学校建新校舍。现在我们富了,大队集体积累200万元,拿出几十万元不成问题。”
“我们要舍得花钱办教育,这是关系着几代人的问题,关系着社会主义能不能最后胜利的问题。资产阶级能办教育,我们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无产阶级更能办好教育!”
老孙的话使我们沉思良久。
今天,我们可以满怀信心地说,这一定会成为现实的。因为党的十二大已经把教育和科学作为今后建设工作的一个根本环节提到全党面前了。
赵赜 郭敏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