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台湾“经济部长”的近忧和远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9-26
第4版()
专栏:

  台湾“经济部长”的近忧和远虑
魏大业
编者按:台湾当局的“经济部长”赵耀东,到职才9个多月,台湾报刊对于他的言行和苦闷就作了不少报道和描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台湾经济的困难处境。本文谈到的是其中的一部分。
近来,台湾的《联合报》、《天下》等报刊,大谈赵耀东的“苦经”以及他的“近忧和远虑”。说他自去年12月执掌台湾“经济部”以来,在这9个多月中,先后调换了“经济部”的10余位次长、局长与副局长,聘请了12位顾问作他的“经济智囊团”,一心想改变台湾经济的“低迷状态”;然而,实际情况正如他所说的:“努力有余,成绩毫无”。
“近忧”
赵耀东的“近忧”是什么呢?据报道有以下几点:
一曰“经济低迷不振”。今年经济增长的计划指标原订为7.5%,后来降低为4%,而今年上半年实际增长率只达到3.5%,较去年同期的5.4%下降了1.9%。外贸方面,今年1至8月出口较去年同期减少2%,进口减少13%。工业方面,今年生产指标较去年同期下降1%,其中重工业下降2%。更严重的是,目前“景气展望仍然低迷”,“无任何明朗好转迹象”。赵耀东的一名副手,最近一再提示工商界,“不要指望”当局对目前的经济有什么“起死回生”的妙方。他说:“一举突破当前的经济困难,事实上是不可能的。”
二曰“国营事业缺乏效率”。所谓“国营事业”,主要是指台湾“经济部”直接掌握的官营企事业单位。据初步统计,去年下半年,在“经济部”所属15家“国营事业”中,有8家出现赤字,亏损总额多达台币41.6亿元(约合1.12亿美元),较前年同期增加258%;另7家虽有盈余但比前年同期大为减少;在这些“国营事业”的28项主要产品中,有20项减产。这一切,都是“台湾二十余年来所罕见的”。如今“台金公司”,已因亏损而“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要求当局给予近百亿元台币(约合2.7亿美元)的紧急贷款,以弥补即将到期的短期债务。台湾最大的“国营事业”——台电公司,如今债台高筑,所借外债数额高达34亿美元,约占台湾积欠外债总额的53%,每年要偿付的本金和利息达数亿美元。
三曰“工商界缺乏信心”。在当前台湾经济发展呈“迟滞之态”、景气展望不佳的情况下,工商企业界对实现原定的今年度经济增长指标完全失望,认为“是无法达到的”。赵耀东虽一再表示,要尽力挽救当前困局,并劝慰工商界人士“不必太悲观”。但由于所采取的政策是“救急不救穷”,工商界依然不抱希望,多处在“犹豫观望之中”。今年1至7月,登记设立工厂的家数与资本额,分别较去年同期减少6.8%和27.7%。以今年7月与去年7月份比较,新设立的家数减少46.9%,资本额减少46.6%。
四曰“资本外流”。台湾资金外流情况相当严重,其方式五花八门。有的以“出口回佣”名义,把大量资金公开调往外国,并把收取的“代理佣金”和“采购佣金”留在外国。据前任“财政部长”张继正估计,台湾每年以上述名义流到外国的资金最少达10亿美元。有的与外国商人串通,将出入口商品结算中剩余的外汇存入外国银行户头,或由外国代理人代管。据估计,去年循此途径流出的资金近5亿美元。有的以在海外投资设厂或发展对外贸易的名义,把大量资金陆续调往海外。截至去年底止,官方公布的此类数额为1.1亿美元,但实际上仅台湾塑胶公司(系目前台湾最大的集团企业)在美国的投资就达2.1亿美元,远远超过了官方公布的数字。有的利用其他非法手段把资金走私出口,甚至携款逃往外国落户。据有关单位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仅属台湾高官富商所有的此类外流资金,最保守的统计约在10.5亿美元。
“远虑”
一曰“担心策略性工业能否在五年内生根发展”。台湾目前所定策略性工业,主要包括机械、运输工具、电机等,这是关系到台湾经济今后若干年内能否摆脱困局的关键所在。但从目前某些策略性工业产品来看,问题重重,很难上去。例如,今年上半年电子产品的产量和销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4.1%与2.8%。据估计,今后五年内,电子业面临的处境“甚难改善”;运输工具业产品今年上半年输出亦较去年同期减少11.5%;机械业减少3.3%;电气机械器材业减少2.9%。台报认为,台湾的策略性工业,今后“将受市场、技术与资金融通三方面的限制”。目前的145项策略性产品计划,“能够执行的可靠性不高”,是否能够实现,大部“尚在未定之天”。
二曰“担心开发中国家(地区)与先进国家的竞争”。台湾当局极其注意邻近国家和地区的动态,忧虑自己日益不利的竞争地位。去年,南朝鲜、香港、新加坡的年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4%、8%、9.9%,均高于台湾的5.5%(按:最近当局修正为5.04%)。今年,据美国一计量经济预测公司报称,南朝鲜、香港、新加坡经济年增长率将分别为5.5%、8%、8.5%,而台湾将在它们的最低数字之下。有的台报估计,台湾今年的经济增长率,最多在4%左右。一些经济学者及专家们指出,目前在国际竞争的“跑道上”,台湾已面临“三面受敌”的局面。第一方面,高薪资的工业先进国,如美国、日本、西德等,正大量利用“机器人”及“自动化设备”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第二方面,邻近的南朝鲜、香港、新加坡,也正积极“响应自动化号召”,并逐渐“由劳力密集工业转为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工业”,着力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第三方面,菲律宾、印尼、印度等国,更以雄厚的廉价劳力的优势,极力争夺台湾现有产品的市场。台湾当局尤其担心祖国大陆经济的发展会对它产生“挑战作用”;对大陆在沿海设立“经济特区”与某些出口货的品质日趋优异深感不安。有些报刊频频发出呼号,说这些都是对他们的“潜在的威胁”。
“希望”渐变“失望”
台湾经济进入“滞胀”已三年多了。赵耀东“受命”于艰难困苦之时,当局,特别是工商界,都曾寄以“厚望”,期待他“大展宏图”,“开创新局”,形成过一股所谓“赵耀东旋风”。而今经济恶化,危机加深,原来的“希望”渐渐变成“失望”了,台报开始要求人们对赵不要“期望过高”,“要求太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