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银幕后面的辛勤耕耘者——记电影美术家韩尚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9-26
第5版()
专栏:

  银幕后面的辛勤耕耘者
——记电影美术家韩尚义
本报记者 杨昌凤
一部好电影拍成,在所有摄制人员中,最受人注意的总是那些主要演员、导演和编剧等。美术设计人员的辛勤劳动,则往往被忽略了。其实,美术设计不仅是构成电影这一综合艺术的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艺术创造。电影美术工作者还是电影这枝艺术之花的辛勤耕耘者。这里要介绍的上海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兼总美工师韩尚义同志就是这样一位辛勤的耕耘者。
韩尚义同志从1940年参加电影工作,到1981年的四十一年中,前后担任过三十一部影片的美术设计工作。除去被剥夺了工作权利的十年动乱时期,正好平均每年设计一部。由他主持设计的影片《子夜》的美术设计,今年获得了第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的最佳美术奖,正是他多年来在这块土壤上辛勤耕耘的结果。
在韩尚义同志担任过美术设计的电影中,除了《子夜》,还有《一江春水向东流》、《上饶集中营》、《南征北战》、《林则徐》、《聂耳》、《枯木逢春》、《白求恩大夫》、《从奴隶到将军》、《南昌起义》等等,这些都是为观众所熟悉的优秀影片。
韩尚义同志是一位优秀的电影美术家。可是他并没有受过正规的电影美术教育。他的电影美工知识和才能,几乎都是通过勤奋自学和努力实践获得的。韩尚义出生在浙东一个农民家庭里,童年从事过农业劳动,从小就喜欢画画儿,受了民间艺术不少的影响。以后他在上海的化妆品作坊里当过学徒,在广告公司当过练习生,在小学里教过美术,同时还兼画一点广告。
抗日战争开始后,韩尚义在上海参加了抗日救护队。后又到了武汉,经过考试,参加了郭沫若同志任厅长的政治部第三厅美术科工作。武汉沦陷后,他被派到西北工作。1939年底回到重庆,进入中国电影制片厂当美术助理,从此开始了电影美术创作生活。
长期的生活锻炼和创作实践,使韩尚义在电影美工中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和工作作风。特别是他在艺术上对真实性的认真追求和在工作作风上从影片整体出发考虑问题的精神,更值得我们重视。
韩尚义在电影美术设计中,举凡布景、道具、服装、化妆等等,都坚持“假物做真”,使它们具有强烈的实感和质感。在《子夜》里,“华商证券交易所”的布景,不但为电影镜头提供了众多的拍摄角度,而且还给戏剧气氛以强烈的渲染,把一个人吃人的大赌场再现在银幕上,成功地反映了旧上海的一个侧面。交易所里的吊扇和电话机都认真地做成三十年代初的老样子。大厅里的汽水箱子,也是三十年代的老汽水厂“正广和”的。在这里出现的人物服装也都做了精心的安排。这一切不仅仅是为真而真,为象而象,其最终目的就是要使美工同剧情和人物相衔接,为情节和人物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的真实环境和气氛。如在《子夜》里,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的妻子林佩瑶的卧室和暴发户冯云卿的女儿冯眉卿的卧室就各有特色。在设计这两户人家的卧室的结构、陈设方面,韩尚义都是用了心血,下了功夫的,可以看出他对艺术的精益求精。
韩尚义坚持的真实性,并不是机械的模仿,追求死板的形似。为了加强影片的艺术效果,他经常创造性地对剧情进行必要的渲染和烘托。例如在《枯木逢春》中,苦妹子在血防站意外地见到在离乱中失散的冬哥那场戏,为了烘托剧中人物的又惊又喜,似信似疑的心情,韩尚义就通过对大院子、小天井、方窗、月洞门、藤萝、天竺等的安排和镜头的移动,产生一种若暗若明,扑朔迷离的效果。
用韩尚义自己的话说,美术设计就是“把现实生活中许多不同事物带有本质的东西,通过集中,概括,综合,然后形象化起来,使内情与外物相融,产生一种意境,达到艺术真实”。
韩尚义这种艺术真实性方面的追求和成就,是同他对美工设计在整个电影创作中所占的地位的正确理解分不开的。他认为,电影美工是一项专门的艺术,而这门艺术是为整个电影的真实美服务的,它必须从属于电影的整体,和整个电影融为一体。如果一部电影的美工不是使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增强对剧情、人物的认识和感受,而是把观众的兴趣单纯地引到布景、道具、服装、化装等方面去,那么,这样的美工至少是没有起到它在电影中应起的作用,甚至还会起不同程度的反作用。
当前电影美工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以景夺戏、以服装夺人的现象,使美工设计游离于剧情和人物塑造的要求之外,这种作法是韩尚义所不赞成的。为了发扬电影美工的现实主义传统,认真总结一下韩尚义同志的实践经验是有益的。(附图片)
韩尚义在讲述《子夜》美术设计。吴兆?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