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洪水引起的思索——关于洞庭湖区垸内恢复和建立调蓄湖的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9-28
第2版()
专栏:

  洪水引起的思索
  ——关于洞庭湖区垸内恢复和建立调蓄湖的问题
不久前,湖南省洞庭湖西北角倾盆大雨,有的地方在一两天内下雨三四百毫米,澧县、安乡的部分社队一片汪洋。安乡县受渍耕地达38.6万亩,澧县达50万亩,大片早稻减产甚至失收,部分房屋倒塌。坏事常常可以变成好事。白茫茫的大水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引起了人们的思索。
省、地、县领导同志来到澧县梦溪公社。这里外湖的洪水被大堤拦住,垸内洪水向低洼地汇集,渍水横流,连农作物顶尖都见不到了。公社党委书记刘年长心急如焚地汇报:“全社耕地被淹面积达3.4万多亩,经过几天抢排,还有2万多亩淹在水里……”“这里原先是种什么的?”有人面对一大片渍水田问道。“原先有的是内湖,作调蓄洪水用的。”刘年长回答。“问题之一是缩小了一部分调蓄湖。”省委书记董志文说:“把内湖变成田,一遇暴雨,就泛滥成灾。如果保持相应的调蓄湖,现有内湖深挖一米,周围筑起渍堤,遇上大雨,把水蓄起来,就会减少渍灾。”
各地受灾社队情况与梦溪大同小异。安乡县安金公社1980年遭了水灾,去年才稍好一点,人均分配收入也不过60元。收入之低在“鱼米之乡”是令人惊讶的。今年又有80%以上的耕地受渍。从澧县、安乡看全洞庭湖区,董志文同志继续说:“现在要认识解决这个问题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总结经验教训,认真研究洞庭湖堤垸内的调蓄湖问题。”
这些话道出了这次洞庭湖堤垸遭受渍灾的原因。同行的省水利厅工程师钟宇平,年已花甲,从事洞庭湖区水利工作三十多年,对湖区情况了如指掌。他深有感慨地说:“为了排除渍水,六十年代初打了‘电排歼灭战’,装机16万多千瓦,按设计可以把坑内渍水及时排干。可是有了电排,许多人便盲目扩种,蚕食调蓄湖。一遇大雨,就要遭渍。各地又不得不扩建电排站,到去年,装机容量达到42万多千瓦。有的渍水还是不能及时排除。有的地方每亩田的成本已高达五六十元。为了解决洞庭湖堤垸内遭受渍灾的问题,光建电排是不够的,相应的办法之一是恢复和建立调蓄湖!”
越谈思想越活跃。人们说,恢复和建立调蓄湖,耕地面积会减少一些,但通过精耕细作,提高单产,总产可以增加;又可利用调蓄湖水面开展多种经营,增加收入,一举两得。在湖区工作多年的澧县县委书记吕定元说:“还是要讲点辩证法,不能因小失大,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为了恢复和建立垸内调蓄湖,大家边看边议,认为有几条办法是可行的:
——把发展粮、棉生产的主攻方向放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上,禁止盲目围垦扩种;
——搞好农业区划,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垸内地势较高的地方,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利用调蓄湖发展养鱼、植莲、养鸭、河蚌育珠等;
——实行田湖分家。按照三天降雨200至220毫米不受渍水危害的要求,调蓄湖面积要占总面积的10%到15%,即150万亩到220万亩。调蓄湖要划定范围,修筑渍堤,加深湖床,扩大调蓄水量;
——充分发挥现有电排设施的作用,每年雨季到来之前,将湖内渍水排干,泻空肚子,以便蓄洪。
洪水教育了人,使人变得聪明起来。现在,人们一边抗灾,一边在考虑恢复和建立调蓄湖了。 本报记者 刘见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