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9阅读
  • 0回复

向江丰同志遗体告别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9-28
第8版()
专栏:

向江丰同志遗体告别后
  林默涵
9月13日下午,电话传来江丰同志突然逝世的噩耗,据说他是在会上发言时倒下的,这很使我震惊和哀痛。江丰同志从三十年代之初参加左翼美术活动,是中国革命木刻的奠基者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和建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对人民美术事业有很大贡献。他是一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在白色恐怖下,曾两次坐牢,面对顽敌,他象一棵挺拔的青松,巍然屹立,坚贞不屈。建国后,他不幸遭到“左”倾政策的打击,含冤受屈达二十年,他又象一棵坚韧的青藤,紧紧依偎在党——这株参天大树的身边,他炽热的心并没有须臾离开党。
粉碎“四人帮”以后,江丰同志的错案得到改正,党分配他担任文化部顾问、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等重要工作,又被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近几年来,由于工作关系,我和他见面较多。他为了补偿失去的时间,积极地忘我地工作着。今年3月间在重庆召开美术创作教学座谈会,我考虑到他的高龄和健康状况,曾劝他不必去了。但他出于工作责任感,还是去参加了这次会议并讲了话。就在会议期间,他的心脏病发作了,经过抢救,在医生护送下返京,住了一段时间的医院,才逐渐恢复了健康。我曾去看他,再一次劝他:年龄不饶人,今后可不要硬拚了。可是他不考虑这些,仍然一心扑在工作上。
江丰同志对于我国美术事业的发展,极为关心。他坚定地主张:艺术是属于人民的,它的主人公应当是人民,它应当为人民所理解和喜爱。他积极倡议建立中国民间美术馆,以继承和发扬民族民间美术的优良传统,这件事得到了文化部和美术界的支持,正在筹办。他还建议派遣美术家赴欧洲,去临摹西欧古典绘画名作,以借鉴和吸收西洋艺术的精华,这也得到了许多有关同志的赞成,正在商办之中。
江丰同志出身于工人家庭,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和品质,为人耿直、朴实、作风正派。他胸怀坦荡,心口相应,怎么想就怎么说,从不掩盖自己的观点。他是在鲁迅先生倡导下,第一批从事革命版画工作的美术家之一,他们曾经一起为新的、年青的、前进的艺术在榛莽中苦斗。这使我不由得想起鲁迅在回忆青年战友韦素园的文章中说的话:他的致命伤是太认真。一认真,便容易趋于激烈,发扬则送掉自己的命,沈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这些话简直好象是指江丰说的。当然,这是鲁迅先生的感慨之言,决不是叫人不要认真,遇事敷衍马虎,得过且过。相反,我们事业的希望正是寄托在千千万万象江丰这样的认真不苟、埋头苦干、不计利害甚至不顾生命安危的人们身上的。这正是江丰同志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江丰同志死了,他的躯体将化为灰烬,而他的这种高尚精神则将长久地留在许许多多人的心间。 1982年9月22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