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改革农村商业的尝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9-29
第3版()
专栏:社论

  改革农村商业的尝试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不少地方出现了农民“买难”“卖难”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广大农民所迫切关心的问题,从流通体制上探索改革的路子,是非常重要的。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产品多起来了,把农村商品流通搞活,才能推动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四川省大竹县供销社通过体制改革,发挥组织农村经济生活的中心作用,围绕生产抓流通,把经营活动同农民的经济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搞活了商品流通,帮助农民实现了多产畅销,增加收入。大竹闯出了一条改革农村商业工作的路子。
围绕生产抓流通不是一个空洞口号,它包含着许多实实在在的内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实行了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出现了继土改之后的又一次农村生产力大解放,各业兴旺、社会财富增加的势头方兴未艾。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面前出现了不少新问题。比如,实行多条流通渠道后,同农民进行商品交换的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分散在千家万户的商品生产如何同国家计划协调起来?与此相关的生产资料供应、市场预测、经济法规的运用、工业品下乡等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应该承认,农村商业已经出现了许多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情况,一些旧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阻碍着生产的发展。有志于改变现状、实现农村经济昌盛繁荣的农村商业工作者,应该在自己的工作中开创新的局面,发展多种经济成份、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和少环节的商品流通体制,使国家计划同生产者利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供销社真正发挥城乡经济交流的主要渠道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的联合和组织好农村经济生活。
要开创农村商业工作的新局面,必须提倡勇于探索的改革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大竹县供销社的同志,为了改革农村商业工作,在当地党委和政府领导下,不等不靠,在管理体制和商品流通方式方面作了许多创造性的改革,表现出可贵的探索精神。他们在每一项新的行动之前,都进行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对比、分析工作,使改革得以积极稳妥地发展,促进了生产,确保国家计划的完成。应当说,大竹县供销社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经济联合体,同农民结成了息息相通的经济联盟,初步解决了目前农村普遍存在的流通渠道不畅、运转不灵、农商经济矛盾等妨碍经济发展的弊端。
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伟大号召。农村商业工作一头联着生产,一头联着消费,担负着促进生产、搞活流通的艰巨任务。为了使农村商业工作适应农业生产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我们特别需要在正确思想指导下,脚踏实地的工作。在这方面,大竹供销社同志们的卓有成效的实践活动也是值得借鉴的。
介绍一个先进单位的经验,目的是启迪思想,互相借鉴,绝无让人照抄照搬之意。现在不是有一些同志感到流通领域矛盾多、工作难搞吗?为此,我们在这里介绍大竹县供销社的经验。当然,学习他们的经验,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实研究自己地区的情况和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解决问题的现成的“万能钥匙”是没有的。解决自己地区的问题,全靠自己在实践中创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