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雕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10-01
第4版()
专栏:

雕塑
海南
今年仲夏,我回到了阔别十余载的故乡哈尔滨。我漫步松花江边,一组新建的艺术雕塑扑入我的眼帘。引颈高飞的白天鹅、亲昵依偎的梅花鹿、激烈搏斗的巨人与黑龙……形象逼真,呼之欲动,表现了民间浪漫的传奇色彩。而那高擎火炬队旗的少先队员,拨弹琵琶的艺术幼苗,晨光里展肢舞剑的少女,牵着母亲手蹒跚学步的婴孩……人物传神,维妙维肖,赋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生动的性格特征。一位老园丁兴致勃勃地向我介绍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哈尔滨城市建设展现一片新容,市政府拨款重建了江畔斯大林公园,种花养草,添红缀绿,又修筑了水榭亭阁,来美化人民生活。他笑吟吟地说:“最美的还是这艺术品,都是近两年新建的,漂亮极了。”
看完雕塑,兴味未尽,沿着江岸边浏览边思索着。雕塑,是一代文化的象征,能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生活面貌,并反映一个民族的美学情趣。可谈到享有盛名的雕塑,人们总习惯于将惊羡的目光投向欧美大陆,津津乐道地去赞美华沙的美人鱼、纽约港口的女自由神及雅典、巴黎等城市的雕塑珍品……久而久之,抱着艺术偏见的人们却遗忘了世界文明发祥地之一的中国,敦煌千佛洞彩塑、云岗石窟、四川乐山大佛……早已闻名于世,国外美术、历史、考古工作者纷至沓来,以一睹为快,这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吗?
打倒“四人帮”以来,城市建设除旧布新,街路上增多了各种广告、牌匾、霓虹灯……丰富多采,赫然醒目,反映了物质繁荣的一面。但看久了使人总有些感到商业气息太浓,而缺少生活中更有意义的情趣,不免惋惜。
仿佛回答我这一想法,离哈前夕,从省美协一位朋友那里高兴得知:最近有一个《关于在全国重点城市进行雕塑建设的建议》,许多省市都已积极行动起来了。听到这一消息,我心中十分畅快。归来后,我有意翻看了各地的报纸,果然,一座座革命史迹纪念碑、一尊尊历史名人雕像开始兴建。福建、上海正在精心设计郑成功、林则徐、聂耳、冼星海雕像;广东已着手制作反映我党光辉战斗历程的几组大型浮雕;重庆长江大桥桥头正在用铝合金浇铸一组优美的艺术雕塑;广州市中心的人民公园已改建为科学文化雕塑公园,不久将在草坪上耸起鲁迅、闻一多、李四光、彭加木等一批历史名人的塑像……尤使我感动的是重庆市少先队员捐款3万多元,献给渣滓洞、白公馆《烈士群雕》,北京大学学生捐款1万多元,浇铸李大钊、蔡元培半身铜像,表现了我国广大青少年继承革命历史传统、追求共产主义目标的坚定信念。读了这些消息,真使人振奋不已。我渴盼见到一座座富有民族风格、给人以美感和力量的雕塑,在祖国大地上崛起,它们犹如颗颗珍珠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增添奇丽的光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