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民族地区经济欣欣向荣--全国少数民族用品、轻纺产品、中药材展销会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10-04
第2版()
专栏:

民族地区经济欣欣向荣
——全国少数民族用品、轻纺产品、中药材展销会侧记
本报通讯员 宫相友 本报记者 李文
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用品、轻纺产品、中药材展销会上,各种土特产品、名贵药材、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用品,共3,000多种。少数民族衣、食、住、行方面的各种消费品,新颖独特,丰富多彩。连日来,首都群众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各民族代表以极大的兴趣,前往选购商品,洽谈生意。
主办这次展销会的同志高兴地介绍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少数民族地区基本实行了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加上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特殊的政策,在经济、技术上给予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获得较快的发展。近几年,民族自治地区的粮、棉、油、牲畜和畜产品的产量,都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其中粮食生产1981年比1978年增加49.5亿斤。经济作物1979—1981年也有较大发展,棉花及花生、油菜籽、芝麻三种油料作物的总产量,平均每年分别增长25.3%和9%,畜牧业的恢复和发展很快,1981年牲畜存栏总头数比1978年末增长6.4%。农林牧业的发展,增加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收入,改善了人民生活。
展销会上,各民族地区丰富多彩的毛、乳、糖、皮制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内蒙古、宁夏、广西、新疆、西藏、青海、甘肃等省、区,都在保证按计划调拨工业原料的情况下,发展了地方的毛纺工业。在展览馆中央大厅,许多人竞相选购新疆的呢料、毛线和毛毯。到去年底,新疆全区毛纺设备生产能力比1978年增加了40%,总产量增长了46.2%,目前自治区正在兴建一座12,000锭的新毛纺厂。
从展销会上大量质优价廉的民族用品和轻纺产品,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不少企业产品品种增加,质量提高,创出一批优质和名牌产品。参加这次展销的内蒙古赤峰地毯厂生产的天然色地毯、赤峰制药厂生产的黄连素、宁夏的滩羊牌毛毯、新疆石河子八一毛纺厂的纯毛华达呢、西藏拉萨市藏医院制药厂生产的珍珠七十味、云南下关茶厂生产的沱茶、青海长毛绒厂生产的长毛绒等,都获得了国家银质奖章,成为全国同类产品中的佼佼者。
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对民族地区的工业发展给予了很大的关怀和支援。1979年到1981年,国家对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全民所有制单位基本建设投资总额148.8亿元,相当于解放后的前29年累计投资总额的28%。先后建成了广西维尼纶厂、广西贵县覃塘糖厂、宁夏石咀山电厂四期工程等十几个大中型项目,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建起了11个民族用品生产基地,拥有1,700多个企业,生产上千种民族用品。西藏的代表讲述了党中央领导同志视察西藏后的巨大变化,拉萨、日喀则、江孜等地的手工业和轻纺工业发展很快,目前,全自治区民族用品生产已达到1,000多种,这次他们参加展销的233种手工、轻纺产品和药材,受到中外客商欢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