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壮族的歌圩盛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10-04
第3版()
专栏:民族大家庭

壮族的歌圩盛会
看过电影《刘三姐》的人,无不为影片中别具特色的“盘歌”、“对歌”所倾倒。其实,在广西各地的壮族歌圩上,经常都可以听到这种优美动人的歌声。
壮族,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文化比较发达。自古以来,唱歌就已成为壮族人民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特别是春秋时节,在各地约定俗成的“歌圩”节日里,壮族群众携带着糯米饭、粽子、彩蛋,从四面八方聚集到风景秀丽的山头水边对歌赛歌。男女青年,行歌对答,倾诉爱情。这种“歌圩”,盛行于广西50多个县(市)。每年的春节、农历三月三和中秋节,更是“歌圩”的高潮,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成为壮族人民开展社交和文化娱乐活动的传统盛会。
壮族“歌圩”,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宋代就有抛绣球“歌圩”的记载。明清“歌圩”规模更大,有不少诗歌记叙了当时的歌圩盛况,如:“木棉飞絮是墟期,柳暗花明任所之。男女行歌同入市,听谁慧舌制新词。”在革命战争年代,壮族人民的优秀儿子韦拔群,常常用山歌宣传革命道理,发动、组织群众同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
“歌圩”的活动形式很多,目前在广西各地流行的,除了对歌赛歌外,还有“抛绣球”、
“碰彩蛋”。男女双方对歌后,便互相抛接绣球,或以彩蛋相碰,表示爱情。邕宁县还有一种“还球歌圩”:由一个村庄向另一个村庄送彩球,约定半年或一年后,对方前来“还球”,举行盛大的山歌比赛。在这段时间里,双方都要搞好生产练好歌,不然,还球一方唱不赢,彩球就还不过来,只好等来年再比赛。
粉碎“四人帮”后,壮族“歌圩”蓬勃发展。一年一度的柳州中秋山歌会,还邀请瑶、苗、侗、汉族歌手参加赛歌。各族歌手,来到传说中刘三姐对歌的鱼峰山前,同登歌台,尽情歌唱四化,歌唱幸福生活。1979年春节过后,德保县利用“歌圩”节日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山歌比赛。由各公社选拔出来的20多个男女歌队,150多名歌手,云集县城,唱了两天三夜,马隘公社女队获得冠军。这时,县长李荣康带领一些县党政领导干部组成的歌队,要求同冠军队对歌。他们都是壮族老歌手。对歌双方从讲生产、谈政策,到唱新风,赞四化,生动的比喻,善意的批评,真诚的鼓励,每一回合都激起一阵阵欢笑声。
谢式邱
壮族人口约1,300万,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境内。
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南宋时,壮区曾有过一种在汉字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土俗字”,但这种文字使用范围不广。壮族人多使用汉字。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帮助壮族人民创制了一种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