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陈再仁的三面镜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10-04
第4版()
专栏:

陈再仁的三面镜子
芙蓉客
浏阳县委书记陈再仁,今年初受到中共湖南省委表扬。接着,报纸介绍了他的先进事迹。面对荣誉,陈再仁“以人为镜,对照自己”。
陈再仁心目中有三面镜子,过去,他用三面镜子督促自己,如今,他把三面镜子做为鞭策自己前进的动力。
陈再仁的第一面镜子,是邹祖已,浏阳县贫协主席。邹祖已退休前夕,儿子从部队服役期满,分在县城,大家劝他把老伴接来县城,安个家,共享天伦之乐。可是,邹祖已坚持回农村。他说,回到村里,还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不料,他一回村,这个叫他当生产队长,那个要他当支部书记。邹祖已推辞不过,应了个支部委员,工作样样走在前面。陈再仁说他“退休不褪色,是坚持为人民群众办好事的模范”。
陈再仁,五十年代初期参加革命,做了三十二年干部。老伴还在农村,大家劝他接来县城。陈再仁说:“邹老还不在县城安家,我比他年轻得多哩!”1978年5月,地委组织部来人,替陈再仁办了老伴进城的迁证,被陈再仁扣了下来。他说:“浏阳县级机关科局级以上干部126人当中,家在农村的还有二十多人。我的问题,只能放在干部队伍当中通盘考虑。同志们的困难比我大,先考虑别人,我靠后。”
陈再仁不同意接老伴进城,可他对别人的夫妻团聚,却十分热心。县委机关有个年轻炊事员,要求接爱人来。陈再仁一口答应,马上要有关方面办了迁证。为什么呢?陈再仁说,逢年过节,炊事班放假,来县委办事的区社干部没饭吃,不象话。陈再仁考虑的是大多数人的利益。
浏阳县委有个炊事员,叫张宜富。陈再仁赞扬老张头是“劳动第一,不计报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县委机关人来人往,下去上来,终年不断。只要老张头在,不论什么时候回机关,都不发愁没饭吃。他耐心,从不嫌烦。不管是“大”干部,还是“小”干部,只要是因公来住,哪怕三更半夜,他也给你做菜、弄饭。县委大院的纸头纸尾,他收捡起来,每年都有一笔卖废纸的收入,老张头全部交公,分文不取。不久前,老张头退休了,因为闲不住,又回到县委,从事机关生产。去年,他养了600多只鸡,他把400多只鸡卖给外贸部门,收入全部交县委。剩下的鸡,廉价供应机关干部,他自己,却一只也不要。
陈再仁尊敬张宜富,把他当做第二面镜子。陈再仁自己,也是取之于人的甚少,给之于人的甚丰。
近年来,农村盖房砌屋,越来越盛。可是,陈再仁一家,至今还住在“标准的农民住宅”里。去年,人们劝他“跟上时代”,另砌新屋。陈再仁一时动了心。随后一想,多数农民的住宅,跟他的一样古旧,有的还不如他的。于是,他决定不再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陈再仁乐于实践这种传统美德。
青草公社有个护林员,叫邹先锋,是陈再仁的第三面镜子。邹先锋伙同7个同伴,看管着16,300亩山林。这里原是风来尘土起的荒山秃岭,经过邹先锋等人的12年努力,现在已是满目青山,树木成林。因为护林有功,人们管他们叫“镇山猴”,还公推邹先锋为“扶正压邪的孙大圣”。
陈再仁高度评价他们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的精神。日前,林场丢了23棵树,他们很快追回18棵。陈再仁认为“了不起,不简单”。茫茫林海,23棵树确实微不足道,能够追回18棵,确实不容易。随后,又丢了几棵,合计54棵。最后全部追回了。当陈再仁得知,砍树人当中,有邹先锋的岳丈,还有公社的负责干部时,就越发为之感动,越发觉得了不起。一个农民,能从岳丈手里把树追回,能把顶头上司砍的树拦截回来,这不是时代的正气吗?
严以律己,不徇私情,同样是陈再仁的行动准则。在歪风盛行的前几年,浏阳县委规定:发生问题,先问自己;解决问题,先抓自己;发出禁令,先禁自己。正人先正己。陈再仁下乡,一般搭便车,乘班车,除非紧急情况,不坐小汽车。两年间,陈再仁因私事用车4次,全都照章付费。
作为严以律己的一项具体措施,陈再仁上任以后,县委决定实行干部考勤制度。从谁考起?先考自己。陈再仁把《考勤手册》恭恭敬敬地递给考勤员。没有考勤员签字,《考勤手册》就没有效力。
陈再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但他并不明哲保身,对于违法乱纪、走后门之类,毫不客气。他到永和镇检查工作,发现镇党委有个副书记,利用职权把爱人的户口,从农村转到工厂。他立刻通知县纪委,认真调查,严肃处理。在古港,陈再仁发现外贸干部接受礼物,要加工厂每天补助他3元伙食费。陈再仁通知外贸局,查实上报,秉公处理。陈再仁的镜子,当然不止三面。作为一个县委领导干部,这种以先进人物为镜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