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民主德国对废煤田的综合治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10-07
第7版()
专栏:

民主德国对废煤田的综合治理
陈文奎 王德峰
年产2.6亿多吨褐煤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十分重视对废煤田的综合治理,把大面积开采过的废煤田改造成耕地、森林、湖泊。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去年产褐煤2.67亿多吨,占世界褐煤总产量的30%,名列世界首位。在褐煤采掘工业大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另一方面的问题,这就是由于使用露天开采方式采煤,每年要有4,000公顷的农田、森林、道路被露天煤矿侵吞掉。对于这个面积仅有10万多平方公里、人口却有1,700多万的国家说来,治理废煤田确是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
民主德国有关部门将废煤田改造成耕地的办法是,破土采掘时把原来的熟土层先运到一旁,煤层采完后,先填平矿坑,再把熟土铺上,不足的部分,用邻近新矿的熟土补充,使表层熟土达到80厘米厚。但由于这种处理办法掺进了相当数量的第三纪层新土,造成板结、贫瘠,因此得加进适量的石灰,然后种植苜蓿和其他牧草。这样,三五年后即可种植农作物。再经过十多年的土壤改良、增加肥力,这种土地即能达到普通耕地的水平。
对那些大而深的无法填土造田的矿坑,他们采取的办法是,先让自然雨雪来冲淡坑水的酸性,或把就近河水引入矿坑,也可用专门装置往坑水中注入石灰水。一般说来,5至7年后,坑水就可变成可供工农业使用的淡水。
至于把废煤矿改造成疗养区,则是一项需要进行全面规划的综合工程。民主德国有关部门在煤矿开采前就订出建设规划。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各项治理工程即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煤层开采殆尽,疗养区已初具规模。
改造废煤田尽管耗资大、施工周期长,但它对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造福子孙后代具有重大意义。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从七十年代初开始大抓废煤田的治理,以法律形式规定了采煤单位所担负的治理任务,并将这项工作纳入投资计划。据报道,民主德国在这方面的投资已由七十年代初期的每年3,000多万马克增加到今年的5,000万马克。至此,连同解放前留下的10万公顷废煤田,已有6万公顷得到治理,其中三分之一已成为农田、其余成为森林或人工湖。(附图片)
民主德国马格德堡北部住宅小区幼儿园。 周正安摄(新华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