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第二部分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生活的物质基础的生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10-08
第5版()
专栏: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常识读本(二十四)

第二部分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生活的物质基础的生产
第九章 建立合理的生产结构
第三节 为建立合理的生产结构而努力
在党的领导下,为生产结构合理化作出贡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做好这件事,首先当然要弄清生产结构的含义和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结构合理化的评价标准,提高对生产结构合理化重大意义的认识。这些需要继续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除此以外,我们还必须:
研究在今天中国合理的生产结构的特点
建国以来,我们已经逐步建立起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是完全必要的。今后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同时,还一定要使这样的体系进一步完善起来。因此,我国的生产结构必然是独立的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中的生产结构。加深对这一点的认识,对于研究我国生产结构问题是很重要的。我们要研究我国独立的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应该具有怎样的特色,我国在对外发展经济关系时应该怎样发挥我们中国的优势和怎样保持和发展这种优势。和这个问题有关的,是虽然没有必要在各个地区都建立一个比较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但是地区结构在中国有特殊的意义。要研究各区域内部的生产结构,研究发挥各地区的优势,编制区域规划,加强和改进各地区间的分工协作。这些都是从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而产生的生产结构上的特点。
今天,我国的生产毕竟还比较落后,对这点我们可以举出这样的事实:1979年我国农业劳动者占社会劳动者总数70%以上;农业净产值占工农业总净产值的46%;农业和轻、重工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占全部国民收入的85%;……这样的情况,是同经济发达国家很不相同的。它说明农轻重的协调发展,在今天我国部门结构中占据特别重要的意义,而在发达国家就未必如此。农业内部的生产结构(如在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之间的部门结构)以及在农业内部粮食作物及经济作物之间的部门结构与产品结构,它们的重要性在我国也就比较突出。在技术构成上我国在积极采用适用的先进技术的同时,还要采用适用的中间技术,甚至某些落后的技术也还不能完全不用。所有这些,都是由于我国生产还比较落后而产生的结构方面的特点。
还应该从其他方面来对今天我国合理的生产结构进行研究,作出科学的判断。
分析当前生产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生产结构更加合理的出发点总是现实的生产结构。因此,在任何时候,都要分析现实的生产结构的情况,确认现实的生产结构中哪些是合理的应该保存和发展,哪些是不合理的应该改变,确认当前生产结构中究竟存在怎样的问题。1979年提出调整方针时,我们作过这样的分析。由于生产结构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分析工作需要经常进行,每隔一个时期,就要做一次通盘考虑,了解情况的发展。情况掌握了,如何使生产结构进一步合理化的途径和步骤也就比较容易找到。
实现生产结构合理化最重要的是积极发展生产
掌握我们生产结构的特点,能为生产结构更加合理找到明确的方向。但是弄清情况和问题也只是为决策作准备。要解决问题,根本还靠实践,靠促进生产结构向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前进的积极行动。
在为生产结构合理化所作的种种工作(包括重新组织和调整现有生产能力,改变投资结构,等等)中,努力发展生产是最为重要的。尤其要在特别需要加强的方面投入更大的力量。为了使生产结构合理化,不能排除对某些部门、某些产品、某些生产单位的生产的发展加以限制,但是用发展薄弱环节生产的办法来改变生产结构,则是更为积极的行动。这就决不是少数人的事,一定要千百万劳动者在各种岗位上作出艰巨的努力。把为生产结构合理化奋斗的重点放在发展生产上,也可以调动千千万万劳动者的积极性,使他们创造更多的财富来满足人民的需要。
本章执笔 张卓元
(原载《经济学周报》1982年第27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