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阅读
  • 0回复

黄泛区的南凌新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10-21
第2版()
专栏:

黄泛区的南凌新村
本报记者 鲁生
南凌,这是原来黄泛区数千个被毁村庄中的一个,曾被黄河水淤成一片黄泥。从那时起,村里就没有人烟了。地主搬进城镇,继续着奢侈的生活;农民四散逃荒,度过了整整十个苦难的年头,十年来,死亡于饥饿的,有四百多人。直到一九四七年秋天,刘邓大军解放了西华全县,流浪十年的南凌村农民,才陆续回到久别的家乡。
家乡是一片黄泥潭,土地是一片芦苇草,寻村没有路,问路没有人。只有那大地主家砖砌的楼房还露着楼顶,高大的柳树还有一个树梢。人们望着楼顶,望着树梢,老年人凭着记忆,青年人鼓着勇气,从黄泥里踏出一条小路。老头子凌水,带着一家六口回村了,住房没房,想开荒地没有粮吃,左思右想没办法,他无望地说:“不如再逃荒走吧!”正在农民们心慌不定的时候,人民政府派侯区长来了。侯区长找到了当年抗日最积极的凌体民,请他把村民召集起来,告诉大家:“蒋匪扒黄河,使我们逃了十年荒,受罪受苦一时说不完。现在大家既回来了,就要安心住下来,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一定帮助大家重建家园。没房住,先割芦草搭草庵,没吃的,割草到周口去换红薯、粮食,只要大家齐心干,困难一定能克服。”南凌村农民见有了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作主,重建家园的信心提高了。第二天,有经验的老人和妇女割草搭草庵,青年人下黄水捉鱼……从此,南凌村农民在泥潭里建设自己的家园了。
想不到,第二年正月下了尺多厚的大雪,草房的门子都给堵塞了。老头子凌水连声叹气,他说:“这又是一个难关,饿不死也要冻死。”
在这漫天的大雪里,中共西华县委会和人民政府,把六十万斤粮食,全分区党政军民捐助的九百四十七万元菜金,人民解放军在许昌得的一百多匹马,三千斤棉花,一千多件衣服等物,动员干部踏着大雪分送到各村,抢救那些遭受严重饥寒袭击的农民。
侯区长来到南凌村了,他和几个区干部送来了政府发放的粮食、衣服和马匹。粮食和衣服分给了当下没吃穿的凌武英等三十户。同时告给大家:“政府的救济,只能帮助大家度过这最难的一关,要彻底克服困难度过灾荒,还靠大家合作互助,生产自救。”农民们记住了这两句话,等到冰雪一消,就组织起来,互助开荒。
开荒当中的顶大困难是没有牲口农具,这全靠合作互助解决了。凌来宾和凌他合伙买了一头驴,凌体民和凌世珍合伙买了一辆大车。有了牲口,有了农具,南凌村掀起了一片开荒潮。收麦以后,全村十四个开荒互助组,转成盖房互助组,每家都修起一座大些的草房。到秋天,全村共开了一千六百多亩荒,连从国民党手里接收的拖拉机队开的一千四百亩地,总共播种了三千亩麦子。第二年——一九四九年的春天,全村已经开光了荒地,秋天又种了四千亩麦子。今年夏天,麦子大丰收,每家除了还清历年旧账,还够半年到一年吃的。今秋再来个丰收,生活就能有些改善了。
现在的南凌村,靠着全村人民三年来的苦斗,把一片黄泥潭建设成崭新的村庄。他们砍下老柳树的枝干,在村子的四条街道两旁,栽起一行行的小柳树。在青青的柳树旁边,建筑起一百六十二所新草房。早上,太阳的红色光芒,刚刚射到嫩绿的柳树和黄色的草房上,农民们已经到地里去劳动了,房子里,上年纪的老大娘正边看小孩边做饭。正午,男女互助组员从地里回来,把三年来添买的一百一十六头牛、马、骡拴在柳树下,团团围着坐,一边吃饭,一边讨论下半天的工作。吃过夜饭,老大娘们抱着孙孙去看拖拉机,男女互助组员开会去了,在那过去只能看看的地主楼房里,记工评工,讨论明天的事情。小学生的欢声,洋溢在村周,他们高唱着《东方红》。
过去,在灾荒的年月里,男人受了地主的气,回家在老婆身上出,男人打老婆,婆婆吵媳妇,那里有个安生的日子!现在,婆媳关系是正常了。有一天,劳动模范高玉梅累得睡熟了,当互助组喊叫她开会的时候,婆婆赶快叫醒了她。疯狗咬了高玉梅的脚,婆婆赶快给她裹伤,到处去请医生,买药。陆秀英十四岁就和凌学明结了婚,婚后天天闹饥荒,黄水一来,又到处逃难,结婚十三年连个小孩也没有。今年三月,陆秀英生下个小男孩,喜的两口子老是笑眯眯的。十多年来,村里是生的少死的多,在这重建家园的三年间,全村增添了四十多个小孩。过去,姑娘刚长到十四岁,母亲就不得不卖出去给人当童养媳。而今,妇女有的长到二十岁了,还在母亲跟前。有个媒婆,要给凌纪说媒,这姑娘说:“我找的人是共产党员,还得是劳动英雄,你给我找吧。”
和往年一样,村当中的房院里,还住着拖拉机第二分队,院门外的方场里还停着那十多部拖拉机。从前他们开上拖拉机在村里横冲直撞,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那样开。农民离得他们远远的。今天,那些红色的“麦斯”机,黄色的“卡门机”,绿色的播种机,灰色的“福特机”,还照样停在那里,开机器的人可变了。农民一有空,就走到司机跟前,问长问短:拖拉机为什么会下种?动那里能开动?司机耐心地讲解着,鼓励农民学开机器。同时他们也向农民学习耕作知识。今秋,他们给南凌村种绿豆,照过去的作法,他们是先犁后松土,然后再下种。这次农民告诉他们:随犁随松土随种,能保持水分,好让豆子早发芽。工人听了,改变了旧的耕作法。农民也因为受到他们的鼓励,都想学学使用这新机器,村里的男女青年正努力学习文化,准备学习驾驶拖拉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