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上海立信会计学校艰苦创业 闯出多快好省培养人才新路子 学校不包分配,打破上大学“铁饭碗”思想,提高了学生学习自觉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10-10
第3版()
专栏:

上海立信会计学校艰苦创业
闯出多快好省培养人才新路子
学校不包分配,打破上大学“铁饭碗”思想,提高了学生学习自觉性
本报讯 据《解放日报》报道:上海市著名的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复校两年来,闯出了一条多快好省培养人才的路子。
立信会计专科学校的前身是私立立信会计学校。解放前和解放初期,该校培养了大量会计人才,于1953年停办。1980年,在党的三中全会方针指引下,经会计界老前辈潘序伦等人倡议,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由市财政局复办。立信的办学人员考虑到国家财政还有困难,发扬艰苦创业精神,依靠兄弟院校、立信校友和社会各方面支持和帮助,迅速完成筹建工作,于当年秋季招生、开学。
立信的学制为三年。大专部培养大学专科毕业水平的会计人才,学生实行走读。招生对象为市区有走读条件的高考考生。伙食、医疗、交通费用全部由学生自理,学校不发助学金,每学期每个学生交学费20元。毕业时学校不负责学生的工作分配,但由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用。这打破了一上大学一切费用都由国家包下来的习惯和“铁饭碗”思想,促使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
立信的机构简单,教学和行政队伍比较精干。现全校在编人员仅60名(包括中专部和夜校部);大专部教职工与学生的比例为一比十。复办初期,立信本身没有专职教师,全部课程都聘请兄弟院校教师和企事业单位在职干部、退休人员任教。现在,他们已经建立了一支有20个人的专职教师队伍,但大部分课程仍由兼职教师担任。校部仅设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三个部门,人员分工不分家,常常是一个人兼搞几项工作。立信的校舍、教室、办公室、图书室以及体育活动场地等,至今还全部是向几所中学和区体育场租用的。全校没有一只沙发。校长和全体教职员工一律使用简易办公桌,坐木背椅。两年来,总共用了17.2万元教育事业行政经费,平均每个学生每年费用180元,相当于一般全日制高校的十分之一。
为了培养出合格的高级会计人才,学校严格挑选兼职教师,现在聘请的70多名兼职主讲教师中,副教授、副总会计师、讲师和相当讲师以上水平的占85%。同时,对各个班级的专业课都专门配备了辅导教师,负责辅导、答疑和批改作业。除上课外,还组织学生到基层单位进行实习调查,或帮助整理帐目,以此锻炼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学校还针对学生走读特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两年来,学校教学秩序稳定,绝大部分学生学习勤奋,成绩良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