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效率·节奏·竞争--旅居西德随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10-10
第7版()
专栏:

效率·节奏·竞争
——旅居西德随想
梁家珍
我第一次到西德是随一个高校教师小组参加哥德学院的短期进修。途中因飞机技术故障,飞行近30个小时;同时因为第一次出国,一路上兴奋得不能成寐,旅途劳顿可想而知。到达目的地时已值午夜,本想好好休息一下,但负责接待的莱曼先生通知我们:第二天上午九点报到,办手续,参加分班考试;下午听取城市历史介绍,参观市容及名胜。我们建议推迟一天,以消除疲劳。西德人婉言坚持了他们的安排。
第二次,我应汉堡某社会科学研究单位的邀请,参加为期一年的工作。头天晚上到,翌晨与领导谈话、同各部门同事见面,接着便在办公室就座,直到十二点半才吃中饭。膳毕,马上又埋头工作。初来的几天,我中午坐在办公桌前,上眼皮和下眼皮直打架。多么想躺在哪儿打个盹啊,但不可能。
回想在国内,要是出一趟远差,前后总有一两天的准备与休息时间;有些人甚至办正事与旅游、探亲兼顾,而领导“通情达理”者居多。这种情况在这里是不可想象的。我有一次周末到南德看朋友,因故晚回来一天(确有特殊原因),周围同事大为吃惊,这在研究所的历史上是罕见的。因为,德国人不管从多么远的地方回来,第二天准时上班,从不耽误。
这种严格的时间观念,也表现在开会上。他们开会准时,一分钟不迟到(也不早到)。他们作报告第一简短,一般在半小时到一小时以内;第二言之有物,少有空话;第三允许听众立即提问反驳。这些地方很值得我们学习。记得在参观慕尼黑附近的大众汽车厂时,和该厂各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工人代表开过一个座谈会,主持会议的是工厂的一位年轻的工作人员。当老董事长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讲了约10分钟的时候,这位主持会议的年轻人很有礼貌地打断了他的发言:“先生,我想您准备谈的问题经理先生比您更清楚一些,是不是请他接着谈……”。于是在一小时的座谈中,我们听到了各方面的看法,会议上的发言很少重复。
一般来说,他们上班比我们紧张。工作场面很象我们战斗影片里的司令部。人们表情严肃,步履敏捷,绝无随便看报聊天的习惯。他们之所以工作效率比较高,除了设备的自动化和后勤供应的社会化起一定作用之外,人的因素是很重要的。他们办事认真,计划性强,每人口袋里都装着一个日历计划本,就是业余时间,也是事先安排好的。访亲探友一定要事先约好时间(这当然与他们打电话方便有关,所以我觉得我们普及电话比普及三用机等高级音响设备更为必要)。正因为他们平时工作十分紧张,业余、周末和假日的休息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可以说,法定的休息时间也是不可侵犯的。
从以上这些工作、生活作风方面的小节,也可窥见一个工业化社会的突出特点——时间的重要,时间就是金钱。
西德人的工作态度也不能一概而论,而且大有两极分化之势:身经战后经济恢复时期艰难困苦的中、老年人,一般工作努力,一丝不苟;而在和平时期、特别是国家经济状况好转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大都由于物质享受的欲望越来越高,工作责任心与苦干精神则越来越差,其中一部分人很有玩物丧志的趋向,这是上一代德国人最为担心的社会问题之一。
争分夺秒,苦干实干,这种精神当然是值得称道的,但即使是在这部分人身上,也要看到由于他们的制度所造成的另一面。资本家为了发财致富,造就了一批既勤奋又能干的人,有的却到了不合情理的程度。
西德当代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亨利希·伯尔在他的短篇小说《一定照办——一则事业心强的故事》里以辛辣的讽刺介绍了几位这种三头六臂的人物:某工厂的老板的副手在大学读书时就已经靠做夜工养活7个孩子和瘫痪的老婆,他卓有成效地同时身兼四家商号的代理人,还在两年之内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两项国家考试。老板的女秘书,靠打毛线养活她瘫痪的丈夫和4个孩子,她同时取得了心理学和乡土学的学位,饲养许多牧羊狗,还化名“狐狸精七号”当裸体歌星而走红。至于老板本人更是能干非凡,终于有一天突然栽倒在地——过分疲劳而死。
伯尔的小说当然是典型化了的,带有漫画色彩,但当我在伯尔的社会里生活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对他的写作意图产生了共鸣,感到这个故事不无现实意义。就拿我所在的单位来说,每人分担的任务都在十项以上。所长的形象常常使我想起小说中的冯德西尔。她的女秘书任务多达24项,每日早到晚归,休假有时也上班,本来是一位相当漂亮的妇女,但双眉紧锁,难见笑容。一个同事悄悄对我说:“我们的领导就需要这样的妇女做秘书。”她没有朋友,没有爱人,没有家庭,没有其它一切爱好,只知道狂热地工作。象这样的女秘书,在这里并非个别。在竞争如此激烈的资本主义社会里,特别是一个妇女,如果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没有别的专长,而又有点“事业心”,或者想被别人看得起,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对领导无限忠诚,忘乎一切地工作。
伯尔写那篇小说是在1954年,正是西德“经济起飞”的时候,可想而知,为了西德的繁荣,人们付出了怎样的人力代价。资本主义社会力图把机器造得象人一样精巧和聪明,又把人训练得象机器一样听话;一部分人无所事事,另一部分人又忙到不合情理的地步,这是难以改变的一种矛盾现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