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白族村寨新事多——滇西大理周城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10-11
第3版()
专栏:

白族村寨新事多
——滇西大理周城见闻
不久前,我们访问了滇西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公社蝴蝶泉旁的周城大队。这是当地白族群众聚居的一个最大的寨子,有1,500多户人家,背靠苍山、面临洱海,湖光山色,景象万千。
进村当日下午,我们在村寨里漫步时,见大青树下二十多位老人席坐纳凉,显得怡然自得。年青的大队党支部副书记杨自全告诉我们,前些年,群众缺吃少穿,老人们过得也很揪心。如今群众手里有粮有钱,孤儿不孤,老有所靠,大家都不再为吃穿发愁了。
六十多岁的老人倪堆正,老伴和儿子不幸相继去世。这些年,社员们都很关心他,这个送吃,那个送穿。今年春天,大家七手八脚帮他把草房翻修成瓦房,让老人舒舒适适度晚年。
社员杨根荣,母亲年迈残废,本人有些呆傻。去年父亲去世时,左邻右舍自动凑钱凑粮帮他把老人安葬了。接着,他妻子又患脑炎,并留下后遗症。同院的邻居对杨根荣的遭遇非常同情,纷纷帮他养猪喂鸡,种自留地,料理生活。
去年的一天,社员倪纯祯家发生火灾,房屋家什全部烧光。正当这意外灾害给倪纯祯带来极度痛苦的时候,干部赶来了,群众赶来了,有的送米,有的送柴,有的送桌椅板凳,有的送锅瓢碗盆,许多小学生把父母给的零花钱都拿了出来。送去的粮食、什物,比被烧毁的还多。接着大家又帮助倪纯祯盖起了3间大瓦房。
我们访问了许多社员,他们都说:“这两年生产发展快,全靠党的好政策,也多亏队干部领导得好。”大队党支部书记张杏仁,是土改时的农会主席。 1978年以来,他带领群众发展多种经营,兴办了十几项社队企业,年纯收入达到20多万元。同时他支持和帮助社员发展家庭副业,使社员家庭副业收入超过了集体分配现金的两倍多。在老张的支持下,周城的合作医疗站坚持下来了。现在,大队里盖起一幢3层12个教室的教学楼,办了文化站,订了几千册图书和十几份报刊杂志。今年初,他们又破土修建农民文化宫,其中一幢两层楼的图书室、阅览室、弈棋室和电视室已接近完工。老张告诉我们,他们还准备修建影剧院、体育场、茶室和长廊花园。张杏仁同志带领群众搞了这么多的建设,他自己一家却住在3间简易房里,屋里摆设简单。交谈间,他说:“我当干部别无所求,只要在我死后,群众说一句:他对人民是有贡献的,我就心满意足了!”
受到群众赞扬最多的还是生产队长段富增。老段办事精打细算,又会竹器手艺。群众选他当队长的时候,全队有60%的缺粮户。家里人不同意他放下篾刀当队长,他说:“我是共产党员,不能眼睁睁看着群众缺吃少穿。”他一心一意带领群众苦干,生产年年上升,收入年年增加,生活年年改善,而他家的生活水平却下降了。不久前,由于操劳过度,段富增病倒了,大队送去医疗费,他说什么也不收。群众说:“队长是为大家累病的!”纷纷要求队委会安排段富增的儿子去副业队,以增加他的家庭收入。群众的关心,给段富增增添了新的力量,病未痊愈,他又开始了繁忙的工作。
本报记者 马玉琦 蒋鹏 张殿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