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4阅读
  • 0回复

延安的疏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7-04-10
第4版()
专栏:

  延安的疏散
史特朗作 渭清译
去年十一月份,蒋胡军拟进攻延安,延安已经开始有计划有步骤的疏散。本文是美国女记者史特朗所目睹的去年当时疏散情形的通讯。
——编者
   
昨天值班的医师告诉我说:“有三千个婴孩已经撤出延安了,不管怎样照顾周到,有一些还是要死掉的:为了避免扫射与轰炸,所以在夜间走,而山地里的冬月是够冷的”。
现在延安大部分的非战斗员已经离开了,有一部分即正在撤退,所以当你走上任何一座山岗时,你都可以看见一些商人零零碎碎的东西,驴子由大一点的孩子在前面牵着。连延安到延安附近的农民们也带了咸菜缸,腌肉瓮,米口袋和一切家用器皿走向深山里去了。
最使人痛心的是国际和平医院的迁移,这个医院在英国与加拿大和美国的协助下已经开设了七年,医院的名称是纪念一位加拿大的外科名医Dr.NormanBathane而起的,这位名医,他为了医治一个和十五个日本人作战的中国人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这医院的分院现有四十二所分布八省,延安的一所是第一个。
当我们沿着山岗边缘来远眺医院的景物时,看起来好像和过去七年的日子里没有什么两样——九排山洞掘在悬崖下面建筑着方方正正的医院管理处。惟一不同的,就是一长串的驮载队正从医院门口出发,驴子背了两只衬着羊皮的小孩摇篮,孩子在里面安详地睡着。
病重的人,躺在床上,由四个人抬着一步一步的走下陟峻的山坡。
 医院的装置已经拆卸了
当我们走进医院大门时,我看见六十个见习的护士正在排队准备出发,每个人把她自己的衣服打成一个小包,背在背上,她们笑着闹着,当我们走过的时候,还在向我们招手。
医院院长魏益斋走过和我们来招呼,他很抱歉地对我们说,医院正在忙着迁移,不能好好招待我们。他带我们去参观手术室,这里地上只剩下了一小堆包扎用的稻草,我们轻身走进X光间,这里过去费了很多困难才装成的——X光及发电机都是美国红十字会用飞机运来的。而现在只有一只二号空箱子静静地躺在那里。
主要的手术早已拆卸装置好了。在这里过去有整整四台子土造的器械,每天要施行三十次的手术。比较次要而小型的手术间,还保有过去的光荣和一套完整的用具,以备紧急需要。
化验室建筑在山岗的上部,除了一具显微镜留着以备急需外,其余都已包扎就绪,只有一架细菌养成器留着。要等它工作完毕后,才包装起来和其余用具一起运去。
LA托儿所已成空屋
第五山洞里的外科病房也都搬空了,只剩一些要用救护车运送的病人包扎好了躺在床上,看护依旧在照料他们。第六山洞里的产科病房中,四十个产妇还有六个。其中两个刚在今晨生产,其他四个生产了三天,正在喂婴儿乳食。她们也要尽早地在寒夜中撤出。
我们离开医院与魏院长告别时,他仍是十分安静地,有条不紊地职掌着他的事务。走下山岗,我们经过洛杉矶托儿所,这是加里福尼州,洛杉矶捐建的——这里经常容纳九十个儿童,从高高的窑洞里同行人招手。而目前已空无一人了。
再向下走,我们碰到一对青年夫妇,他们正在路旁道别。男的穿了一身像整洁的棉布冬季制服,配以红色符号,一望而知是个八路军的士兵。他的妻子是医院里的护士,她穿了一条褪了色的灰布裤子,正准备启程。她眼睛红红的,显然曾经哭过。等一会儿,一个就要到前方去保卫延安,另一个将到后方去看护病人。
下午我们去访问了一个仅仅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庄,跟一个老农夫谈了一回;他在十年前是佃户,而现在已拥有十二亩土地了,十二亩一半是土地改革后得到的,另一半是自己努力开垦出来的山地。
他与我们谈话的大意是:“老蒋要打内战,老百姓就要大遭殃”。
    (译自密勒氏评论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