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立足西欧的意大利外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10-14
第7版()
专栏:

立足西欧的意大利外交
郑园园
近年来,尽管意大利在国内深受经济衰退和政局动荡的困扰,然而却以积极的姿态活跃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在欧洲事务中,尤其扮演着引人注目的角色,用外长科隆博的话来说就是,意大利“有义务”在欧洲“发挥自己的作用”。
意大利是北约和欧洲共同体的成员国,立足西欧,依靠美国和北约,向来是它的外交政策的出发点。但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加强争夺、西方国家内部矛盾激化的形势下,作为西欧国家重要的一员,意大利在外交上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
意大利斯帕多利尼政府顺应西欧独立自主的潮流,力促西欧的联合。在欧洲共同体发展西班牙、葡萄牙为新成员国的打算受挫的情况下,罗马政府坚持要求按期实现扩大共同体的计划,得到一些国家的支持。为了更好发挥共同体的作用,意大利和西德于去年年底共同提出了建立“欧洲联盟”的建议,向欧洲议会提交了一份“欧洲文件”,作为共同体“罗马条约”的补充。这项建议的目的在于加强共同体十国的政治合作,扩大共同体对外政策的范围,包括安全、文化、司法等各个领域,以更接近欧洲联合的基本目标。佩尔蒂尼总统曾经说:只有一个团结和完整的欧洲,才能够在美、苏两大强国之间完成一项伟大的事业。
为了加强西欧的联合,意大利非常重视与法国、西德建立合作关系。今年以来,意大利、法国、西德三国领导人为双边和多边事务频繁接触、密切磋商。有些西方舆论甚至认为,一个波恩—巴黎—罗马三角合作关系正在逐步形成。
意大利通过其活跃的外交,越来越在国际舞台上显露头角。今年6月,当美国为反对西欧国家和苏联进行天然气管道贸易、宣布对西欧一些公司实行制裁时,科隆博外长首先访问了美国,阐明西欧盟国的看法和立场。科隆博说他是以“意大利人和欧洲人的身份说话的”。科隆博于8月上旬访问了秘鲁、巴西和阿根廷三国,这是马岛战争结束以后欧洲共同体成员国对拉美的首次访问。西方舆论认为,科隆博拉美之行的意义在于,它体现了共同体大多数成员国希望恢复欧洲和拉美对话,以修补战争期间出现的裂痕的愿望。在中东事务中,欧洲共同体国家正在作为一个新的因素发挥积极的作用。意大利在这方面显得比过去更为活跃。在最近,黎巴嫩危机中,意大利和美国、法国一道两次派兵参加多国部队。意大利政府还拨款110亿里拉援助黎巴嫩居民和巴勒斯坦难民,表现了它对中东局势的关切。
意美长期结成了“伙伴”关系。意大利在处理美欧关系中采取“温和”的手法,也博得华盛顿的“好评”。譬如,在西欧某些国家对部署美国新型导弹犹豫不决时,罗马却表示“不打退堂鼓”,坚持执行北约决议。在欧美发生利益冲突时,例如在美欧之间关于天然气管道的争执中,意大利一方面反对扩大和加剧欧美的紧张关系,指出“欧洲团结不能带有中立主义或反美色彩”,另一方面又坚定地和西欧盟国采取共同立场对抗里根政府有关天然气管道的禁令,也尖锐地批评美国的高利率政策。
意大利立足西欧的外交行动,对于维护西欧的权益、缓和欧美之间的矛盾起着一定的作用。由于意大利地处南欧,邻近中东、北非,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积极维护西欧联合,在外交接触中相当活跃,使得它日益成为北约和共同体内部一个不容忽视的国家。
当然,意大利国内政治、经济的困难,美欧内部的矛盾和歧见,也难免使它受到牵制,给它的外交活动带来一定的影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