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酒泉县委学习十二大文件消除“三怕” 支持群众实行大包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10-15
第1版()
专栏:

酒泉县委学习十二大文件消除“三怕”
支持群众实行大包干
本报讯 十二大闭幕不久,甘肃省酒泉县委收到泉湖公社春光四队社员寄来的三包“礼品”和一封来信。这三包“礼品”,一包是粘结成块的衣草麦粒;一包是发霉变黑的大豆;还有一包是分给社员做口粮的芽麦子。来信说,由于没有一个好的责任制,庄稼拉上场无人操心,今年我队霉烂小麦2万多斤,大豆1,000多斤,胡麻有半数发了芽,现在公购粮也无法交清。
原来,酒泉县自然条件较好,近几年农业生产发展较快,社员有吃有穿。县委认为大包干不适合酒泉情况,他们对搞大包干有三怕:一怕乱了套,二怕搞散集体,三怕右了。尽管群众有强烈要求,县委还是抱定老主意,去年只批准16个生产队搞大包干。党的十二大把农业作为战略重点提到全党面前,县委感到责任重大,同时也深受鼓舞。县委领导成员多次开会学习十二大文件,联系实际,讨论酒泉发展农业生产的前景。在这中间,县委书记马冀英到实行大包干的生产队搞调查,发现这些生产队普遍增产,有的还比去年翻了一番,农活搞得井井有条,社员喜气洋洋。实践证明,大包干能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方向对头,威力巨大,适合酒泉情况。后来马冀英又带领县委常委及部分公社领导,到邻近搞大包干的临泽县参观学习,使大家开阔了眼界。事实扫除了县委领导成员思想上的“左”的束缚。最近在县委召开的公社书记会上,马冀英带头作了自我批评。县委决定在全县搞大包干责任制,群众知道后很高兴。目前在全县1,310个生产队中,有近1,000个提出要搞大包干。(《甘肃日报》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