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三个民族组成的和睦家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10-15
第3版()
专栏:甘肃通讯

三个民族组成的和睦家庭
本报记者 王钟人 李敏杰
在祁连山北麓的马营草原上,共产党员、土族退休牧工马前,一家三族,互敬互爱。人们称赞这是个“民族团结”的家庭。
三十年前,马前和藏族女牧工阿丹的女儿结了婚。因多年不育,他们抱养了汉族刘家的女婴,取名马存兰。后来妻子生了女儿马军兰,自己却不幸病故了。马前既要照顾已经退休的岳母阿丹,又要抚养两个年幼的女儿,还要坚持搞好工作,天天过着紧张繁忙的生活。饱经风霜的阿丹老人不忍心女婿过着既当爹又当妈的日子,在她的多次劝说和督促下,1974年冬天,马前和山丹县一位带着四个男孩的汉族寡妇张玉凤结了婚。
玉凤从县城嫁到草原,起初不习惯这里的气候和生活,再加上马前家中还有一位年近七旬的藏族老人和两个女儿,怕天长日久处理不好关系。通情达理的阿丹看透了玉凤的心事,特地把自己每月的退休金一分不少地交给玉凤,让她操持一家人的吃穿费用;还再三叮咛存兰、军兰管玉凤叫“妈妈”,称玉凤带来的四个男孩为兄弟。善良的老阿奶拴住了玉凤的心。
阿丹老人在草原上生活了一辈子,保持着藏族牧民的生活习惯。家里虽然有猪肉和白面,但她却离不开酥油和奶茶。张玉凤省吃俭用攒了些钱,专门为阿奶买了头奶牛,每天早晨给老人端上一碗牛奶荷包蛋。一次,阿奶生病住院,张玉凤守在老人病床前,喂食喂水,端屎倒尿。阿奶年迈却不服老,平时有病身子也闲不住,常常抢着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张玉凤劝阻不住,怕她跌倒了发生意外,常形影不离地陪着她。在大人的影响下,异母异父的6个孩子相互谦让,和睦团结。一家人在一起亲亲热热,十分融洽和幸福,都尽心尽力地为草原四化建设贡献力量。(附图片)
马前一家。 本报记者 王钟人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