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京郊发展养殖业重点放在哪里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10-16
第1版()
专栏:工作研究

京郊发展养殖业重点放在哪里好?
本报记者 田流 张平力
近三、四年来,北京市的养鸡事业发展很快,鸡蛋产量大幅度提高。1981年全市交售的鸡蛋比1977年增加了近3倍;今年上半年,又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2.9%,全年可望达到8,000多万斤。郊区农村养鸡业正在蓬勃兴起。过去北京市鸡蛋供应主要依靠外地调运,现在这种局面已经基本改变。
从1975年开始,北京市着手创办现代化养鸡场。现在,国营养鸡场已有24个,初步建成了一个包括蛋鸡和良种繁育、配合饲料工业、兽医防疫、养鸡工艺设备设计制造和建筑设计施工等5个方面的现代化生产体系。这个体系的形成,不但使国营鸡场自身的生产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也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养鸡业的发展。那么,是否应当进一步发展国营养鸡业以进一步促进整个北京市养鸡事业的发展呢?最近,我们调查、访问了北京市一些国营、社队和专业户的养鸡场,它们的情况和一些经济数字,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恰当答案。
先看国营鸡场。现在北京市建设一个养蛋鸡20万只的国营鸡场,平均每只鸡投资25元;从开建到投产,只需二至三年,收回投资的时间三年左右。
再看农村社队的集体养鸡场。昌平县南邵公社1978年投建半机械化养鸡场,每只鸡平均投资22元,当年投产,1981年养蛋鸡4万只,产蛋64万斤,每只鸡每年平均盈利近8元,不到三年就收回了全部投资。昌平县北七家公社去年底贷款87万元建设养4万只鸡的半机械化鸡场,6个月建成投产,今年可产蛋50万斤;平均每只鸡盈利7元多,两年半可收回全部投资。
再看专业户养鸡场。去年以来,昌平县积极鼓励社员发展家庭养鸡业,全县已有养鸡专业户1,000多个。北七家公社东二村有个45岁的妇女,去年底向银行贷款7,500元,办了一座养1,000只鸡的小型半机械化鸡场。产的蛋交售国家,鸡粪卖给生产队,一年之内这位妇女还清贷款还净挣2,000多元。今年,她又贷款11,000元,利用旧宅基地新建了一座鸡场,购进了高架鸡床,明年可养两千只鸡。
从这些调查材料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专业户养鸡场比集体养鸡场,集体养鸡场比国营养鸡场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经过进一步深入了解,看到发展集体、专业户养鸡场还有一些别的好处:一,他们大都利用小片沙荒地、旧住房、旧宅基地建鸡场,没占耕地、好地;二,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发挥了老、弱、妇女等半劳力的作用;三,大大活跃了农村经济,既壮大了集体经济,又富裕了农民,还能极大地增强农村为城市提供更多副食品的力量。总之,大力发展北京郊区的集体和个人养鸡业是多快好省地发展郊区养鸡业的一项正确措施。
这样办,是不是就削弱和否定了国营鸡场的作用呢?不是。进一步发展国营鸡场,仍有极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是不是单纯扩大规模,而是提高各方面的水平。国营鸡场可以在培育、繁殖良种肉鸡、蛋鸡、推广新的饲养管理技术,防治疾病等各个方面,对农村社队、社员家庭养鸡起指导、示范作用,成为整个养鸡事业的良种繁育中心,新技术推广中心,防疫指导中心,饲料供应中心等等。这个作用会比单纯增加鸡蛋产量的作用大得多、强得多。养鸡业如此,其它养殖业如养猪、养奶牛等也有类似情况。
把发展养鸡业及整个养殖业的重点放在农村社队和社员家庭上,是促进郊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首都、富裕农民”的一件大好事。但要办好这件大好事,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一个是认识问题,即:究竟把发展重点放在哪里才能多快好省?我们认为还是把发展重点放在社队和社员家好。二是这个认识问题解决后,一些措施得跟上,比如饲料供应问题,现在规定:交售一斤蛋供应的饲料,国营鸡场3至4斤,集体鸡场2斤,而社员一点不给,只给一张面票。再如,一方面说饲料不足,限制农村社队、社员办鸡场,另一方面,国家还在投建无论从投资、效益上看都不如集体、个人养鸡场合算的大养鸡场等等。这些老规定影响了集体、社员发展养鸡事业的积极性,应有新的措施加以取代。这几年,我们从经济建设的经验中接受了一个教训:搞经济建设必须讲求经济效果。从这个观点看,应该如何发展郊区的养鸡事业以及其它饲养业,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