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10-18
第5版()
专栏: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问题
黎澍
党的十二大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宏伟任务。这个任务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十二大召开以前,党中央曾多次郑重提出: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问题,是否坚持这个方针,将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和成败。十二大再次强调这个问题,并且从理论和政治的高度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意义和作用,它同物质文明建设的相互关系,以及这种建设的内容和途径等方面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使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了更为深切的认识。在举国上下以现代化经济建设为工作重点的情况下,党如此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这就给经济建设的健康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证,也使人们对实现十二大所提出的宏伟纲领增强了信心。
我们发展现代化经济的唯一宗旨是建设社会主义,为全体人民谋幸福,因此我们就必须有社会主义的并且是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如果我们不及时提出这个任务并努力加以实现,那么不仅我国经济的现代化会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而且形形色色的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残余封建意识就会泛滥起来,我们的经济建设和整个社会就会受到腐蚀和破坏,结果只能给绝大多数人带来痛苦和灾难。在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情况下,这种危险尤其值得注意。所以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既是一项富有远见的战略措施,又是现实的迫切需要。
任何一种精神文明都要以一定的物质文明作基础。特别是科学的发展和文化教育的普及都必须有相应的物质手段和经济实力。但是,总的来说,精神文明尤其是思想、道德、政治水平并不是被动地依赖于物质文明发达的程度。人类物质文明的每一次巨大的进步,总是以某种思想文化上的革新为其先导。在物质文明比较落后的时代和国家,产生了比较高的精神文明,这是历史上常见的现象。资本主义的“文艺复兴”发生在产业革命之前而不是在它之后。“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十八世纪的法国对英国来说是如此,后来的德国对英法两国来说也是如此。”我国封建文化最为鼎盛的时代是汉唐,这两个王朝固然被认为是经济繁荣的时代,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显然高于汉唐的明末清初,总的说来却没有产生出更高的文化。甚至先秦诸子在学术上所达到的思想水平在以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也是不多见的。这并不奇怪。因为精神文明的发展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承受着许多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中最直接最重要的有两个。首先是现存的和正在萌生的社会制度,包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以及这种制度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在阶级社会里主要是阶级关系)。代表一定的社会制度、在社会关系中居于统治地位或起主导作用的阶级,它的利益和意志,它的精神状态和文化素养,直接影响着和规定着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方向;它的世界观和政治理想,更决定着社会思想和道德风尚的根本内容,甚至成为支配整个精神文明的核心。因此,一定的精神文明总是和一定的社会制度相联系。社会制度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着某种精神文明的兴衰;而一定的精神文明又反作用于社会制度,成为推动或阻碍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其次是文化遗产和民族传统。任何社会的精神生产都只能从现有的思想资料出发,继承已有的形式,然后根据现实的需要加以改造,赋予新的内容,从而创造出更精更美的成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是他们发展精神文明的一种养料,发展的高低同养料的优劣自然大有关系。同时,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它在理论上、道德上的素养,对于建设新的精神文明也是一种条件。这种条件往往是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情形比较复杂。因此,在建设一种新的更高水平的精神文明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一个能不能正确地对待和利用民族传统、合理地批判继承本民族以及全人类的文化遗产的问题。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如何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无疑有重大的影响。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优秀传统,特别是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人与人之间不再存在着根本利益的冲突,加上建国三十多年来在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方面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党又如此重视精神文明问题,这些都是极为优越的条件。尽管目前我国经济还比较落后,但只要我们善于运用这些好条件,就一定能够在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起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十二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包含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两个方面,它的核心是共产主义思想。共产主义思想对文化建设的方向起着指导作用。因此,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无疑是重要的一环,其重要性在当前尤为突出。然而怎样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我们既不能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去贬低和取代精神文明的其他内容,也不能把这项工作本身看得过于狭窄,而应当把它同整个精神文明的建设联系起来,使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共产主义不是简单的几条公式,而是在总结人类历史的全部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含有很丰富的知识内容。没有相当的文化,要掌握它是很困难的。因此,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平,对于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本来,许多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都是同愚昧无知相联系的。有的青年所以走上犯罪道路,也是因为文化水平过低,缺乏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当然文化水平并不是思想觉悟高低的决定因素,但却是提高思想觉悟的一个重要条件。共产主义者的成长尤其是这样。这是因为不仅学习共产主义的理论需要知书识字,更重要的是一个共产主义者必须具有批判旧事物、把共产主义思想化为生动的实践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只有在具备足够的知识基础上才能产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列宁指出:“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他说:“我们不需要死记硬背,但是我们需要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因为不把学到的全部知识融会贯通,共产主义就会变成空中楼阁,就会成为一块空招牌,共产主义者也只会是一些吹牛家。”“如果一个共产主义者不用一番极认真、极艰苦而浩繁的工夫,不理解他必须用批判的态度来对待的事物,便想根据自己学到的共产主义的现成结论来炫耀一番,这样的共产主义者是很可怜的。”可见,对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主义者来说,文化知识方面的要求不能比一般人更低,而应当更高。一个人如此,整个社会也是如此。我们要普遍树立共产主义的思想和道德风尚,就需要大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科学水平。这就必须普及教育,办好教育。这是文化建设的基本工作,也是思想建设的重要前提。这里首先要抓好下一代的教育。党中央和国务院已经决定:全国要在1990年以前,以多种形式基本实现初等教育的普及,经济比较发达、教育基础较好的地区,要争取提早实现。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使我们的下一代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健康的成长,而免于无文化的痛苦。这是培养一代共产主义新人的基本建设,是至关重要的。除此以外,还需要大力开展社会教育,扫除分布在广大地区的文盲,还要给许多在十年动乱中进过学校而至今仍是半文盲的人补课。如果不及时做好这些工作,我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会遇到很大的困难。现有的广播电视大学、函授学校和职工业余学校在数量上远不能满足需要。限于国家的财力和人力,应当多方鼓励民间办学,充分利用社会的力量。我国人口众多,平均的文化程度很低,只有在办好正规学校教育的同时,广泛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教育,才能事半功倍,有效地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科学水平。
列宁曾多次提出,要在广大群众中培养共产主义的道德,最重要的是要反对旧社会所形成的那种“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我赚我的钱,其他一切都与我无关”的心理和习惯。他说,共产主义教育的实质,就是要使人们把自己的工作和能力都贡献给
“公共的事业”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列宁说的这个意思也就是毛泽东同志一贯倡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还是全心全意为自己服务,或者是半心半意为人民服务,这正是一个人有没有共产主义道德、这种道德水平高不高的集中表现。正是在毛泽东同志这个闪耀着共产主义光辉的口号教育下,千千万万的新中国青年在平凡的劳动中成长为无愧于革命先辈的共产主义者。可惜经过十年动乱的破坏,这个著名的口号甚至在口头上也很少听到了,代之而兴的是全心全意为自己服务,为亲爱者服务,为小团体服务,只知一己私利,无视他人痛痒,更不顾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这种思想行为不但同共产主义道德背道而驰,也向来为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不容。可是有的人却以眼前物质生活的某些困难为理由,对此视为当然。这是不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同舟共济,患难与共”,这就是我们民族在艰难困苦的时候所崇奉的原则。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更是需要团结互助,克己奉公,才能有效地克服困难。人人为自己,实际上是互为灾祸,困难只会增多。这种小私有者的心理习惯,不但是滋生罪犯的温床,而且是一种精神上的腐蚀剂。它使斗志消沉,使团结涣散,使一切高尚的思想行为感到压抑甚至受到嘲弄。认真批判这种利己主义、市侩主义思想,大力宣扬不谋私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精神,应当成为当前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一个重点内容。只有在表彰高尚的思想行为和揭露不文明不道德的丑恶现象的过程中,在对种种错误的思想和心理的分析批判当中,宣传共产主义的思想和道德,把共产主义教育同实际的思想工作和斗争结合起来,才能有声有色,令人信服,真正发挥移风易俗的作用。
上面围绕共产主义教育所说的两点意思,归结起来就是:重视文化知识,注意联系实际。我以为这两条是进行共产主义教育以至整个思想建设特别不可忽视的。在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工作中,我们文化科学工作者无疑有着特殊的责任,应当作出更多的贡献。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好,我们不但要认真领会十二大的精神,还要在实践中经常探讨精神文明的建设问题,从理论上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识和觉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