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县委书记的工作日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10-21
第2版()
专栏:

县委书记的工作日志
本报记者 安子贞 高粮
听说山西省五台县县委书记郭培荣按照党的政策,办了几件称农民心的事,很受群众欢迎。我们就路过五台县城的机会,去访问他。
到县里,正逢郭培荣下乡未归,据办公室的同志介绍,这两年,老郭经常下乡同农民一起,探讨按照五台县特点发展生产的途径,根据考察的结果,他在工作日志上写着一条醒目的警句:“长抓林,短抓牧,当年抓好农、工、副。”
在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五台县今年小麦获得大丰收,大秋作物也丰收在望。根据农村的新形势,郭培荣和县委的同志们,正在着重抓如下几件事:
一、这个县实行包干到户的责任制以后,社员积极性很高,产量年年增。县委考虑到农村劳力有剩余,开发资源有潜力,决定把“四荒一塘”也承包出去。即把荒山、荒沟、荒坡、荒滩承包给社员,按时按地都栽上树,尽快绿化美化五台山;村前、房后、路边的池塘都要养上鱼,使历年不吃鱼的山沟农民,也尝尝鲜鱼的味道。
二、建立鸡、兔、猪防治疫病承包户。县里号召有这方面专长的干部、职工,可以离休、离职,回农村去,搞小禽畜防治疫病的专业承包;农村具有这方面技术的人才,也可以出来负担承包任务,一口猪一年不病给3元钱,一只兔1角钱,一只鸡5分钱。开始以公社和大队为单位贴出招贤榜,欢迎能人毛遂自荐。合同中注明,可以包养、包活、包销。这几年,五台县养肉兔发展很快,这个办法解除了社员养兔死不起的顾虑。社员们高兴地说:“家养三只兔,不愁盐和醋,家养十只兔,能买棉花布,家养百只兔,贫穷能变富。”
三、建立社员互助会。包产到户和专业承包使社员们富裕起来了,目前他们正串连成立互助会。社员们说,五台县地势高,气候变化大,年年都有个别沟沟坎坎遭冰雹灾害,咱饮水不能忘挖井人,是党的政策好,才使咱富起来,遭灾社队不能光靠国家救济,咱全县农民每人凑一块钱,就是30万,互相帮助,不管那村、那户受了灾,都能救济。
四、给丰产土豆找出路。今年五台县的土豆可望丰收,预计总产可达一亿五千万斤到两亿斤。大幅度增产,给社员们带来担心:交够国家、留足籽种、储存下食用的,大量的剩余怎么办?郭培荣在县委会上提出大家分头去访能人,不论国家经营、集体经营或社员个人经营的,只要能把土豆推销出去,就大力提倡。郭培荣这次下乡,就是为这件事访能人去了。
按原订计划,天黑前我们还要赶路,见不到郭培荣同志,我们有点着急。这时一位年青的工作人员悄悄地告诉我们:“别急!老郭没走远,他可能又到‘智囊团’请教去了。”据了解,郭培荣同志在十年动乱期间被迫下放劳动时,恰巧放到了五台县城西关外的一个穷生产队,三年时间,郭培荣同农民结交了许多知心朋友,现在老郭当了县委书记,他把那个生产队当成了自己的“联系点”,村里的农民兄弟成了他的“智囊团”。因此,他一遇棘手问题,总要跑到群众中去访贤找答案。
正在谈论,忽然一位高个子中年人,风尘仆仆地走来,这就是我们要访问的县委书记郭培荣同志,从他那兴高采烈的样子,可以看出,难于解决的土豆销路问题,找到办法了。老郭热情地握着我们的手说:“对不起,回来晚了点,土豆的出路找到了,外贸安排一部分出口,给各地选供一批良种,剩下的交供销社卖给城市各单位和制成熟食品零售。”
这时,一位同志向郭培荣报告一个新情况:石咀公社有一家饲养牲畜专业户,碰到一个因家庭不和,无人赡养照顾而离家流落的老汉,靠帮零工和乞讨度日。那家专业户看老汉太可怜,就说:“大爷!你不要难过,如果你没地方去,就在我家帮忙吧!我管你饭吃,每月再给你40块钱,五个月后用攒下的钱我帮你买头母牛,当年你就可以有自己的两头牛了。”老汉高兴地留了下来。可是有人说,这是搞雇工剥削。这家专业户受不住这些议论的压力,只好把老汉送走了。郭培荣说,应当把那位老农民请回来!对这样有利于发展生产的事,要看一看,多研究,善于引导,不得乱扣帽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