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访平壤果树农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10-22
第7版()
专栏:朝鲜通讯

访平壤果树农场
本报记者 周必忠
平壤果树农场座落在平壤东南方24公里处。农场生产科长李熔元指着周围高低起伏的丘陵对记者说:这儿早先是一片野草丛生的乱石岗,土质瘠薄。而今,已经变成方圆20公里的果园。放眼望去,四周绿处透红。各色品种的苹果、梨、葡萄,从枝叶间探出头来,在阳光下闪射着诱人的光彩,散发出扑鼻的果香。
李熔元继续说,1952年着手建场时,战争还在激烈进行。只有几个人,果树品种也不多。1959年第一次摘果,只收了23吨。1960年以后,随着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农场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有果树地1,100町步。各类水果品种50多个。每年从6月开始摘果,一直要持续到10月末才摘完。进入七十年代以后,年产量超过万吨。从1972年起,开始培育矮棵苹果树,对原有高棵苹果树实行换种,年产量一直稳定在万吨左右。再过2—3年,换种全部结束后,年产量可猛增到2万吨。
全农场有27个果树作业班,一个动力作业班,一个种畜作业班,一个苗圃。每个果树作业班有25人,经营40町步果树。全场有68台拖拉机,600台配套的农业机械,松土刨坑、除草、喷药、灌水,全部实行机械作业。工人们每天劳动8小时,除领取工作服、鞋、手套等劳保用品外,国家还规定每人每天供给一瓶解毒剂,每月供给6公斤肉食、一公斤食油。
这个农场的技术力量非常雄厚。全农场有技术人员130人,每个作业班至少有一名工程师和两名技术员。场部30多个工作人员,大多是大学或专科学校毕业生。场里还办了一个实验室,研究果树生产中的各种问题,及时提出解决的措施,实际上是农场指导生产的一个参谋部。
农场生产的水果全部供应首都平壤。为了做到有计划地供应,他们采取分区包干的办法,由两个作业班负责一个区的水果供应。另外,场里还办了一个加工厂,把苹果加工成苹果干,每年加工100吨,专门供应给平壤市各托儿所、幼儿园。
工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是丰富多采的。全场430户人家,都住进了新房,平均每5家就有一台电视机。每个作业班都盖有澡堂,场部盖有电影院,还有许多服务设施。从农场到平壤市内,从早晨6点一直到晚上11点,每隔半小时就有一趟公共汽车。就在记者采访的头天晚上,场部组织工人们进城观看了大型历史歌舞《光荣之歌》。(附图片)
水果又喜获丰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