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说“管”与“不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10-22
第8版()
专栏:共产主义思想与实践琐谈

说“管”与“不管”
韩磊
我们在学习贯彻十二大精神,争取党风和社会风气根本好转的过程中,很有必要提倡一个“管”字。“管”者,负责、监督、保证、约束、干预也。在我们国家里,这个“管”字有着特殊意义。它既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精神,人人都有“管”的权力;又体现了敢于负责的精神,人人都要尽好“管”的义务。如果你对工作负责任,做出出色成绩,人们就赞美你“管得好”;如果你对损害国家利益、违背社会公德的人和事,敢说敢管,人们就称赞你是“管得宽”;如果哪个商店,对卖出的商品说“不好,管换”,人们就赞美他们讲信誉。
看来这个“管”字,很了不得。它包含着主人翁精神,包含着信誉、道德、情操和风格。它象一块试金石,能测出一个人的党性原则和精神文明的水平。在我们党员和群众中有不少人大公无私,敢说敢管。正因为有了这种“管”的精神,我们的党和国家才朝气蓬勃,兴旺发达。
由于十年内乱,一些人受了林彪、“四人帮”的毒害,缺少了这种“管”的精神。有的干部对违背党和国家利益、损公肥私等行为,对坏人坏事,睁只眼闭只眼,不愿管,不敢管。有些人则“自扫门前雪”,但对自己有利的事,却抢着干。甚而,谁敢管他们就打击谁。反之,谁能走后门,谁能搞邪门歪道,谁吃得开。这是自私自利的表现,不是共产党的哲学,不是社会主义的风气。
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敢“管”才是我们的时代精神。它代表着我们人民的风貌。不愿管、不敢管,是不对的。党的三中全会以来,这种高尚的、大无畏的“管”字精神正在发扬。
北京有一位退休老干部叫高玉英,七十五岁了。她被誉为八十年代的“管得宽”。这位老大姐退休了,家里人让她享清福、度晚年,可她偏偏什么事都管。家里人埋怨她给全家带来了麻烦,怕流氓报复。可她却说:“我们过去推翻三座大山,不就凭一个信念吗?不就是凭党员带领大家豁出命来干,来管吗?”她在北京城里坐着公共汽车转,遇着事就管。她记车号,哪个售票员服务态度好不好,都记下来,反映给汽车公司。她看到售票员赵淑珍服务态度特别好,反受讽刺,就把她的事迹整理出来,寄给交通部,建议召开优秀售票员座谈会。“管得宽”碰上了“管得宽”,交通部领导同志立即复了信,让北京市交通局向高大姐汇报,并很快开了会。这个会提高了正气,压了歪风,一改“行高于众,人必非之”的旧习。类似这样的信,高玉英给有关方面的负责人写了200多封。有同志深有感慨地说:“现在许多事情,非不能也,是不为也。”“为”者,干也,管也。只要领导以身作则,带头“敢管”,群众就高兴,就敢管,就什么正气都能升起来,什么歪风都能压下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能建设起来。让我们全国上下都大兴“管”字精神吧!这个“管”字好得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