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发挥科技人员作用 采取综合性措施 河南省改造中低产田取得较大进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10-23
第4版()
专栏:

发挥科技人员作用 采取综合性措施
河南省改造中低产田取得较大进展
本报讯 记者周国华、王德华报道:河南省从改变生产条件和加强科学攻关入手,改造中低产田取得较大进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河南省商丘、开封、周口、南阳、驻马店、信阳等地区的72个县市,地处黄河故道、黄泛区和部分丘陵山区,有盐碱地、砂礓黑土地、丘陵旱薄地、沙土地、低洼上浸地等五类低产田,面积约有3,800多万亩。这些地区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地下水等资源丰富,但由于土壤瘠薄,灾害频繁,耕作粗放,技术落后,粮食产量长期低而不稳,年平均亩产在600斤以下,影响全省产量均衡发展。加快中低产田的改良和开发,对于进一步挖掘全省农业生产潜力,加速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1978年开始,河南省委、省政府多次组织专家、教授和技术人员到中低产地区配合农业部门进行土壤调查,弄清了五类低产田的分布面积和形成原因,制订了规划和办法。省农林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在中低产地区建立的农村科研基点就有19个,他们在探索豫南砂礓黑土的改造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由于采取综合性的技术措施进行农田基本建设,使中低产田的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商丘地区有盐碱地320万亩,近几年把农业工程措施与生物技术措施结合起来,采取沟井结合、排灌分设,深翻改土,大种绿肥,降低了地下水位,减少了地面返盐现象,盐碱地已经减少到181万亩。在沙区,主要采取大力营造防风固沙林,大面积实行农桐、条粮间作,翻淤压沙,增施厩肥等办法,起到了防风固沙、培养地力,改良土壤结构等作用。
河南省近几年每年拿出两千多万元资金,重点扶持中低产县改变生产条件,发展生产。同时,供应拖拉机、机引农具、排灌机械、农用汽车、架子车和化肥等物资,加快这些中低产田的改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