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孩子们锻炼身体要紧”——随全国政协体育组调查散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10-23
第8版()
专栏:

“孩子们锻炼身体要紧”
——随全国政协体育组调查散记
本报记者 汪大昭
10月中旬,记者随全国政协体育组调查了北京市部分中小学体育课教学和开展体育活动的情况。
冒着霏霏秋雨,调查组来到骡马市大街上的铁门小学。这里,130平方米的小院是孩子们仅有的活动场地,55岁的刘连第是全校唯一的体育教师。但是,课间操、体育课样样不差,学生们锻炼兴趣很高。院子小,跑不开,要跳高就得跑对角线;想练臂力,院里没法投掷,孩子们就到教室山墙后边的夹道里爬竿、爬绳,小胳膊练得蛮有劲呢!
穿过前三门的楼群,调查组来到北京96中。有两个班正上体育课,一队女同学围着楼前的双杠看老师作示范,一队男同学在楼后的过道上练跳远,另两组同学利用楼旁一小块空地练跳箱。附近有个不完整的篮球场,学生们在认真地练三步上篮。校长保永顺介绍说,学校没有操场,几处空地凑起来,每个学生平均一平方米左右。体育老师想方设法搞小型多样的活动,地下室也用来打乒乓球,做垫上运动。学生“达标”率达到64%,校代表队在崇文区中学生运动会上取得团体第三,还培养出四次打破全国纪录的优秀田径运动员郭顺起。
这样困难的条件,这样出色的工作,政协委员们满意地向老师们表示感谢。市教育局的同志告诉我们,十年动乱对学校体育破坏极大,场地、器材、师资队伍残缺不全。三中全会后,教育战线的工作逐步走入正轨,校领导和老师们对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认识提高了,许多学校的体育工作比这两所学校搞得还好。
82岁的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体院教授徐英超来到通县后南仓小学,意外地发现它的前身竟是自己七十多年前读书的母校——潞河小学。徐老仔细观看了学生们做的广播体操,抚今追昔,不胜感慨,兴奋地对记者说:“1909年,我在这里上小学,最初学校根本不设体育课,后来开了体操课,最主要的是没有老师教。现在的条件可远胜当年了。”
徐老先生听说教师们自己动手做教具,很高兴。他说:“过去中国能上学的人少,现在大家都能上学,这全是社会主义好啊!当然,也带来一些问题,场地小,经费也少,年青人要发扬延安艰苦奋斗的精神。”
参加调查的政协委员多是体育界的老前辈,他们不顾年迈,五天走了23所中小学,边听边看,边走边谈,都感到不虚此行。尤其是看到崇文区上三条小学、茶食小学等,在缺器材、短经费、少师资、每个学生只有一尺半见方活动场地的艰苦条件下,千方百计安排好体育课和课外锻炼,这些老同志很受感动。政协体育组长、国家体委顾问荣高棠几次对老师们说:“为了下一代健康成长,你们受了累,有时还要受气,都不在乎,我们要向你们学习。能在困难条件下把学生体质搞上去,这才算本事。学校体育工作的潜力首先在提高认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上,教育、体育、财政、城建、规划等社会各部门都要替孩子们的成长考虑。”荣高棠同志激动地说:“搞好中小学体育,要靠整个社会的重视。孩子们锻炼身体要紧!”
不抓德育出次品,不抓智育出残品,不抓体育出废品,道理很清楚。1958年,周恩来同志讲过:“学校体育必须从小搞起。学校每周才两小时体育课,不行,应每天有一小时,二部制的每天锻炼半小时。”想起总理的诲嘱,看到眼前活泼的孩子们,我们要不愧对前人,不贻误后辈,该做些什么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