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生气勃勃的上影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10-24
第5版()
专栏:访问记

生气勃勃的上影厂
本报记者 郭伟成
走进上影厂,一股腾腾热气扑面而来,你就会觉得从上到下都有那么一股劲:借十二大的东风,超额完成今年的生产任务,并且不失时机地筹划、开拍明年的影片。这一来,全年就有20多部片子在手里转。可以预料,上影今年又将是一个丰产年。要是同前几年相比,那进步就更大了。
1978年,上影全年才完成10部影片;1981年,全年完成17部影片;1982年文化部下达的任务是16部,厂里计划完成19部。如果说,一部好的影片在群众中产生的影响可以视作电影生产的社会效益的话,那么,上影厂出的影片社会效益是明显的:荣获第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荣誉奖的《喜盈门》,一年内印制拷贝四千余个,观众达到一亿几千万人次,在国内外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还有《从奴隶到将军》、《天云山传奇》、《巴山夜雨》、《庐山恋》、《南昌起义》、《白蛇传》等许多优秀影片,荣获了“百花奖”、“金鸡奖”和“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这一切是怎么来的?我带着这个问号,一次、两次、三次地访问了上影厂。
党委书记丁一同志笑着对我说:“要说我们的这点成绩是怎么来的,一句话,是靠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方针政策,靠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呗。你可以问问我们的创作人员,他们会告诉你:如果没有三中全会制订的农村政策,就不可能拍出《月亮湾的笑声》;没有三中全会到六中全会对历史问题的评价,就不可能拍出《南昌起义》;没有思想战线座谈会的精神,就拍不好《牧马人》……”
其实,这一切并不象丁一同志现在说话时那么轻松。上影厂也有过“积重难返”、“百业俱废”的时期。为了使上影重新“上”去,党委抓了大量的工作:复查、平反了几百件冤假错案;给创作人员“正名”、晋级;重新制订了近70项制片生产管理制度。这都是在三中全会以来短短的三年多里完成的。如果说,这一切仅仅是花点气力就可以办到的话,那么,还有更为棘手的难题呢!
去年8月,《牧马人》在甘肃山丹军马场开拍了,一阵风也吹起来了。厂里有些同志紧张了:谢晋刚拍了《天云山传奇》,又拍另一部反映“反右”题材的电影,行不行?别犯错误了。党委认真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经过集体研究,认为这个戏总的说还是符合党的方针的,可以拍摄,同时又对剧本加以修改提高。
《牧马人》不下马,在兄弟制片厂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在这次访问中,我问起谢晋:“从《天云山传奇》到《牧马人》,你的勇气从何而来?”谢晋笑了,“不是勇气。老丁、桑楚厂长和我们都经历过那些曲折,对‘左’倾错误有着切肤之痛,深感不能再重演那不幸的历史了。”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说,“三中全会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转折,开拓了电影事业发展的坦途。”
于是,上影厂出现了新的局面,多种多样题材的电影象烂漫的春花,装点着文艺的百花园。
为了尽快改善十年内乱造成的电影创作人员青黄不接的状况,以便早出人才,多出人才,从1979年开始,上影党委就决定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一些较有才华的青年创作人员拍摄短故事片,培养他们对影片的总体设计能力。吴贻弓走过的路,具体地说明了上影厂是怎么使用、培养中青年导演和创作人员的。尤其是拍摄短故事片,更是上影厂的一大创新。拍摄这种短片,成本低、周期短、不计管理费,不列入正式生产计划。如果拍不好,就作为练兵“付学费”。拍好了,计入超产指标。“我是第一批拍短片的。”在6号摄影棚的“四合院”边,吴贻弓同我聊起来。“短片情节简单,容易驾驭;另一方面,‘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能全面锻炼人。我同许多青年导演从中获益不浅。看起来,党委这一招是明智而又富有远见的。”
在同徐桑楚厂长谈话时,又讲到对中青年导演的培养问题。他对记者说:“本来准备报废几部短片的,可是,到现在还没有一部短片通不过。当这些同志在拍短片时表现出掌握影片总体的能力时,再让他们在老导演的指导下拍大型影片,然后独立拍片,配上有经验的摄影师、制片主任。青年同志们呀,就得给他们实践,给他们锻炼提高的机会。人才不用怎么出得来!”他停了停说,“今年计划拍19部电影,只有5部交给老导演,其它都交给中青年导演了。”望着他那自信的目光,我感觉到了这位人称“电影事业家”所具有的气度。
当然,以老带青,也是厂党委着力抓紧的一环。许多老艺术家在经历了长期沉默以后,又焕发了艺术青春,并且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桑弧带了傅敬恭,吴永刚带了吴贻弓,沈浮带了宋崇,谢晋带了石小华、黄蜀芹。同这些老艺术家接触一下,你能感受到他们身上那股蓬勃的朝气。张骏祥在江西拍《大泽龙蛇》,汤晓丹在珠影拍《廖仲恺》,黄祖模在拍《张衡》。前些天,谢晋又起飞了:这一次是飞到日本去为《秋瑾》选外景。在虹桥机场,我见到他,谈起日程,“从日本回来后,在上海停一天,就去杭州秋瑾墓旁开拍。”谢晋兴致勃勃地比划着、讲着。这哪象一位花甲之人!年老的老当益壮,年轻的虎虎有生气,上影怎能不上去!(附图片)
上影厂党委书记丁一 王志初摄
谢晋(左二)在西湖工作船上指挥拍摄《秋瑾》 郭伟成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