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关于乾嘉学派的成因及其评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10-25
第5版()
专栏:

关于乾嘉学派的成因及其评价
任清
乾嘉学派,亦称乾嘉汉学或乾嘉考据学,是清代居支配地位的学术思潮,从其肇始、盛行直至没落,贯穿了整个清朝时期,因该学派在乾隆中叶至嘉庆前期达到鼎盛阶段,故统称之为乾嘉学派。这一学派的治学内容与研究范围,乃以传统的儒家经学为中心,而旁及文字音韵、目录校勘、辨伪辑佚、金石律吕、历史地理、水利天算、典章制度等方面;在研究方法上,则强调“博瞻贯通,无征不信”。以上述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为特点的学术流派,在康、雍、乾等朝,学者辈出,著述如林,盛况远迈汉唐,“这个时代真是一个欣欣向荣的有高度封建文化的时代”。
(李一氓《论古籍和古籍整理》)
为什么在清代产生形成了乾嘉学派呢?到目前为止,较为流行的传统看法是:由于清朝统治者实行残酷的民族高压政策和反动的文化政策,屡兴文字狱,迫使多数学者为逃避政治迫害,埋头于训诂考据之中,以致产生形成了乾嘉学派。似乎乾嘉学派的产生和盛行,仅是清廷屡兴文字狱的结果。这种看法几乎已成为定论。然而,却是值得商榷的。
清代康、雍、乾时期,确屡兴文字狱,这对乾嘉学派的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自然有一定影响。但统治阶级的政策,只能在一定条件下,促进或遏制学术思想的发展,却不能根本决定其产生和消灭。事实上,文字狱与考据之间并无必然联系,明代也曾盛行文字狱,但明代并未产生与乾嘉学派相类似的考据学。可见,把文字狱政策说成是乾嘉学派盛行的主要原因,缺乏应有的说服力。
意识形态受物质经济条件的支配和制约,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探索乾嘉学派产生和盛行的原因,归根结底应从物质经济基础中去寻找。当然也应注意到,物质经济对社会意识的影响,往往是间接的、折射的。政治因素对学术思想的影响,有时则更为直接。分析乾嘉学派的产生,也要考虑到政治上的原因,那却需要考察当时的整个社会政治形势,不能只看到一点而不顾其他。
综合当时的整个社会形势,我认为乾嘉学派产生并蓬勃发展的根本原因和条件乃是:康、雍、乾时期清朝政治上的稳定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繁荣,统治者对封建学术文化的大力倡导。
清朝在康、雍、乾时期,经过清初激烈的阶级斗争与民族斗争,使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得以巩固确立,取得了政治上百年相对稳定的局面。政治上的稳定统一,必然为学术文化的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清初,顾炎武等为反对明末以来空疏的学风,强调经世致用,重视实证调查,开启了乾嘉学派的先河。康、雍、乾时期,有了相对安定的环境,许多学者有可能沿着顾炎武开启的实证学风发展。乾嘉学派正是在这样的环境形势下逐步发展盛行起来的。
政治上的稳定统一,为学术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究竟能否发展,还要看是否具备有相应的物质经济基础。康、雍、乾等朝,在政治上取得稳定统一的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发展生产的措施和政策,使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获得长足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也有进一步增长,呈现了“国富物阜”的繁荣景象。经济上的发展繁荣,既为封建帝国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也为封建学术文化的兴盛提供了物质条件。乾嘉学派就是在这样的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乾嘉学派中以惠栋所代表的吴派,以戴震所代表的皖派,都产生于经济较发达的江南地区,并非偶然。
此外,乾嘉学派的发展盛行,和康熙、雍正、乾隆等大力倡导封建学术也有直接关系。康熙、雍正、乾隆等有作为的满族封建政治家,从维护统治地位出发,都比较重视发展和吸收汉族的传统封建文化,多方网罗汉族封建知识分子。康熙本人更是身体力行,从经传诗词到天文历算,“晨夕披阅”,广为猎读。还请著名学者,在宫内为其讲解儒家典籍;并组织经师学者,将重要的儒家经书,诠释整理刻印,编纂汇集各种丛书、类书、工具书。书类之多,规模之大,均为历史上所罕见。诸如著名的《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佩文韵府》、《渊鉴类函》、《全唐诗》、《全唐文》等,都是这时编纂刻印的。一时间,搜书、编书、刻书、藏书蔚然成风,既培养造就了学者,也为更多的士子提供了读书治学的资料、工具等便利条件。乾嘉学派的众多学者,对古籍的注释、校勘、辨伪、辑佚等,就是在这样的风气下进行的。
可见,康、雍、乾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乾嘉学派产生和盛行的根本原因及条件。乾嘉学派实际上是康乾盛世的产物。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康乾盛世”,也就没有根深叶茂的乾嘉学派。如只用文字狱来说明乾嘉学派的风行,许多问题便得不出符合历史实际的回答。
乾嘉学派是清代占支配地位的学术思潮,其治学宗旨显然是维护封建统治利益的。但是我们不能据此便简单地加以否定。我们在研究清代历史时,对康、雍、乾时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国家的统一而制定的政策和措施,既要看到统治阶级的主观意图,又要看到它们在历史上的客观作用和影响,给予实事求是的历史评价。同样的道理,对于与康、雍、乾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相适应的文化及其突出表现形态——乾嘉学派,我们也需要进行具体的分析评价。今年初,李一氓同志在《论古籍和古籍整理》一文中列举了清代康、雍、乾三朝对于古籍整理做出的贡献之后说:“这几位清代统治者在对待祖国文化上,气魄大,精神旺,足以和那个时代我们民族的伟大发展相呼应。”但是,康熙、雍正和乾隆毕竟只是清代整理古籍的倡导者、组织者,当时整理古籍的大量实际工作都是由乾嘉学派的学者们进行的。所以,对于乾嘉学派及其学者在这方面做出的成绩和贡献,我们也理应给予历史的肯定。
乾嘉学者在整理古籍的过程中,锻炼形成了一整套整理古籍的本领和手段,如校勘、辑佚、辨伪等,即使是在今天整理古籍时,也值得批判地吸取和借鉴。
当然,从总体上看,乾嘉学派研究的内容多是封建典籍,考证的问题也完全是从书本到书本,缺乏新鲜的实际内容。论证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也往往流于烦琐,观察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多是粉饰封建社会的现实,一味提倡复古。这些都是乾嘉学派的根本弊端和局限。鸦片战争前,清代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社会危机加深,历史发生了重要转折。一些坚持乾嘉学派道路的学者,不去揭露封建社会的矛盾,依然钻在故纸堆里,进行脱离实际的烦琐考据。因而,乾嘉学派作为一种社会思潮,走向没落,逐渐为龚自珍、魏源等为代表的新的进步思潮所代替,这是历史的必然。所以,我们分析评价乾嘉学派的成因、作用和影响,只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毛泽东选集》第2卷701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