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在地方报纸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10-28
第4版()
专栏:在地方报纸上

在地方报纸上
为购销专业户叫好
《山西日报》10月22日在一版刊登长子县部分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大力推销农副土特产品的新闻;同时以《为购销专业户叫好》为题,发表评论员文章。评论说:党的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和专业户、重点户的出现,农副产品的商品率大大提高。农民有了商品就想尽快卖出去,把死物变成活钱,以增加经济收入,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由于农村流通渠道不畅、运转不灵,不少地方农民“买难”“卖难”的现象很严重,农民自己生产下的东西卖不出去,自己生产上、生活上需要的东西又一下买不到。特别是一些三类物资,国家收购数量有限,更多的还得靠农民自己去找销路。这样,搞生产的专业户顾了销,顾不了产,顾了产又误了销,既不利于市场繁荣,又妨碍生产的发展。随着专业化、社会化的发展,一部分农户从生产领域分化出来,进入流通领域,成为购销专业户,这是一个进步。这样一来,搞生产的专业户可以集中力量搞生产;购销专业户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增加收入,购销专业户补充国营商业和集体商业的不足,又可使货畅其流、市场繁荣。这是一举数得的好事情,值得提倡。
六兄妹争当先进
《黑龙江日报》10月21日报道:哈尔滨汽车公司退休老工人马志坤教子有方,六子女个个有理想、讲道德、争先进,已有五人登上光荣榜。这件事被人们传为佳话。
已有三十多年党龄的马志坤,今年六十岁,除大儿子外,其余都是汽车公司的工人,有4个当乘务员。马志坤夫妇对孩子要求严格,从不准他们乱花零钱,也不许他们讲吃比穿;在他们参加工作之后,又要求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支持他们争当先进。
每户造林十亩半
《湖南日报》10月24日报道:安仁县龙市公社柱古团大队柱古团村,今春在责任山里营造的连片速生杉木林,经受了“三伏”的考验,长势喜人。10月18日,经地、县林业局验收:造林面积达651亩,户均10.5亩,人均2.14亩,成活率在98%以上。这在当地造林史上是少见的。
这个村将宜林荒山全部划给社员营造管理,实行包成本、包栽造、包抚育、包成活,造林补助费谁造给谁,所营造的林木成材后,收入的80%归造者,20%交集体。
这个村今年可得造林补助费11,000多元,粮食指标32,000多斤,平均每人可增加收入30多元,增加粮食指标100多斤。群众高兴地说:造林眼前有收入,今后福更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