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阅读
  • 0回复

春风送暖四千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11-01
第8版()
专栏:晨光短笛

春风送暖四千里
马洪中 晓源

一天下午,在北京火车站京广线候车室的一条巷道里,当服务员小郑送走一列火车的旅客回来清扫地面时,突然发现座椅底下躺着一位昏迷不醒的农村老大娘。她脸色苍白,双目紧闭,呼吸微弱。小郑赶忙上去抱住她,向周围的旅客高声呼喊:“这是谁的亲属?这是谁的亲属?”人们纷纷围上来,但没有一人认识她。几个服务员只好立即将她抬上出租汽车,送同仁医院抢救。大娘苏醒后,才从她的口里得知:她叫王胜华,67岁了,家住四川泸县白马公社。去年,她到新疆妹妹处探亲,住了一年多,因思念家乡,妹妹只好托两个同回四川的旅伴顺便带她回家。途经北京站,由于人群拥挤,不幸与那两个旅伴失散,她陷入这陌生的茫茫人海,不识字,不懂北京话,走错了候车室,错过了车次,一时焦急,病发昏倒。
经过六天治疗,大娘病情好转。她担心家里儿女挂念,急切要求回家,车站领导考虑她病未痊愈,便决定派纪鹏和李贵阳两同志长途护送。

由北京开往成都的7次特快由北向南急驰。一路上,两位护送者精心护理大娘。替她洗脸梳发,替她打水盖被。大娘饿了,两人给她喂病号饭。也许是列车的颠簸,有一段,大娘病又加重,口吐沉痰不止。粘液堵在口里出不来,纪鹏不嫌脏,亲自用手指细心替她掏。夜深了,车厢的旅客均已进入了梦乡,只有他俩通宵不睡,给大娘试脉搏,时时观察大娘的每一细微变化……旅客们无不称赞说:“就是亲生儿女也难做到这一点呵。”
列车到达成都,按规定,他俩的护送任务已经完成。但考虑大娘回到农村老家还需转几次车,怕其他人不了解大娘的病情,两人又主动承担了继续护送的任务。从成都搭火车到隆昌,再从隆昌转长途汽车,一路抬上抬下。为了让大娘能躺着休息。他们宁愿让出自己的座位,一直站到终点。
汽车到达泸州市,已是晚上九点多。两人连晚饭还没有吃,又累又饿。透过汽车窗玻璃往外看,天下起雨来了。三人什么雨具也没有带。他们只好坐在空空的汽车里等待雨停。谁知这时大娘病又复发,昏迷过去。“大妈,大妈!”他们几次焦急地呼喊着,没有回应。他们看看外面,周围黑沉沉的夜,不见一个人影,雨,却越下越大……
“你看好大妈,我去找医院。”纪鹏当机立断,冒雨冲了出去。留下李贵阳一人在汽车里抱着大妈。他望着窗外雨蒙蒙的乌黑的天,心儿提到了嗓子眼里,要是她一时回不来,要是大妈……他急得几乎要哭了。幸好,半小时后,纪鹏湿淋淋地回来了,而且借来了一副担架,他一颗心才落了地。
两人抬着大娘,沿着一条泥泞不堪的只有一点微光的马路艰难地向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进发。大娘身体较胖,体重少说也有120余斤。纪鹏是个女同志,个子小,体力弱,她很少承受如此重的压力,而且是在这样雨淋路滑的夜晚。抬不到100米,豆大的汗珠便和着雨水一起从她的脸上往下流,她的双腿打颤,几次差点摔倒。多想放下休息一会呵,可到处是泥,担架放不得。为了抢救大娘的生命,她以最大的毅力,顽强地坚持下来了。晚十一点,当把大娘抬到医院急救室,两人已四肢麻木,动弹不得了。

经过4,700里行程,大娘终于被安全送到泸县人民政府。消息传开,人们赞叹不已,纷纷跑来向他俩表示感谢。
第二天,大娘的两个儿子从乡下赶来了。前几天,他们得知母亲失散的消息,心急如焚,到处打听,以为见不着自己的亲人了。今天,母子相会,相抱痛哭。
“要不是首都人民好,要不是这两位同志,我,见不着你们了。儿,快感谢恩人啦!”大娘老泪纵横,指着纪、李两人说。两个儿子一齐转过身来,紧紧抓住了他俩的手,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有感激的泪水哗哗往下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