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学习与探索》开辟专栏深入研究渤海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11-02
第5版()
专栏:

《学习与探索》开辟专栏深入研究渤海史
黑龙江《学习与探索》从今年第四期起新辟了《渤海史研究》专栏,深入研究渤海史。第四期和第五期刊登了十篇有关渤海史的论文,并专文介绍国内渤海史研究近况。
渤海国(公元698——926年)是我国唐代东北少数民族靺鞨人建立的地方政权。公元698年,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建立震国。公元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大祚荣改国号为渤海,正式成为唐朝的一个地方政权。渤海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设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余县,都城长期设在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东京城)。渤海生产进步,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史称“海东盛国”,它为开发、建设和保卫祖国的东北地区作出了重要贡献。公元926年,渤海被契丹族灭亡。
我国史学界一直重视渤海史的研究工作,特别是最近几年,许多史学工作者依据大量的考古文物和确凿的史实记载,以严格的科学态度深入地探讨了渤海史的若干重要问题。例如:渤海是以靺鞨人为主还是以高勾丽人为主?渤海是唐朝的地方政权还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或者是其他国家的附属国?渤海文化是唐文化的一部分还是一种独立的文化?对于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弄清祖国东北地区的历史,也有利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
第四期发表的孙玉良的《日本古籍中的渤海史料》,对日本古籍中的渤海史料作了切实的考订和鉴别,在肯定日本古籍中保存的数百条渤海史料绝大多数是历史真实记录的同时,也指出了日本古代某些史官根据政治需要歪曲篡改史实的错误。日本古代的某些史官在编篡史书时不仅删去了有关史料中一切为他们所不同意的内容,而且在渤海致日本的封书牒状以及谈话记录中大作手脚、夹藏私货,以制造他们所需要的所谓渤海朝贡日本的“根据”,从而造成了部分史料的混乱、失实。
孙秀仁、干志耿在《论渤海族的形成与归向》一文中对渤海的族属问题提出了新见解。他们认为,渤海国在其存在的二百多年的时间里,已经形成以靺鞨人为主体而又不同于原有靺鞨族的新的族的共同体,即渤海族。“渤海族是以粟末靺鞨为主体,吸收靺鞨其余诸部,并挹娄、夫余、?貊、沃沮故地原住民以及部分高勾丽遗民等成分,经过长久岁月而最后形成的。”“从本质上说,渤海族是以汉化了的靺鞨族为主体的新的牢固的族的共同体”。
第五期刊登的李强的《论渤海文字》一文,将现有的渤海“文字瓦”上的文字或文字符号,分门别类,逐字研究。以其中的“殊异字”与渤海碑刻及内地通行汉字进行比较,证明绝大部分“殊异字”是当时汉字的别体字或者是工匠们的形似误写。作者认为,渤海通行的文字是汉字,渤海从来没有创制过本民族的文字,由于渤海与内地“车同轨,书同文”,大大方便了渤海学习中原地区的文化和生产技术。作者这一结论,有说服力地回答了渤海有没有自己民族文字的争论,从一个侧面论证了渤海文化是唐文化的一个部分。  (房德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