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千瓣巨莲采一叶——访印度传统医学家乌杜帕博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11-02
第6版()
专栏:

千瓣巨莲采一叶
——访印度传统医学家乌杜帕博士
本报记者 李文政
爱德加·斯诺四十年代访问印度时,尼赫鲁曾向他表演了印度古老的健身术“瑜伽”。斯诺后来说,他如获至宝,从此每日坚持“竖蜻蜓”。今天,擅长“瑜伽”的印度传统医学专家、印度瓦腊纳亚大学校长K·N·乌杜帕教授来到北京,正和中医研究院的专家们交流两国的传统医学经验。印度的传统医学内容丰富,现在世界上风靡一时的“瑜伽”,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中印山水相连,两国文化息息相通。盛唐时代,玄奘的名著《大唐西域记》中就有对印度古老医学的记载。书中写道:“凡遭疾病,绝粒七日。期限之中,多有痊愈;必未瘳差,方乃饵药。药之性类,名种不同;医之工伎,占候有异。”这里的“占候有异”,就是区分病情,对症下药。可见一千三百多年前,印度的医学理论中就包含着辨证施治的认识。
记者访问乌杜帕教授那天,他经过一天紧张的学术讨论,依然毫无倦意。他两目明亮而活泼,身体瘦削而轻捷,兴致很高,谈锋甚健,不象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
他非常谦虚,首先讲的是来中国后自己受到的教益。他说,“我是应邀来讲学的,但学到的比我讲的东西要多得多。”他来北京刚刚一星期,但是关于中医研究上的见闻就已很多。他兴奋地告诉记者:中药研究中已发现新的抗疟药“青蒿素”;已从植物中成功地提取了男性避孕药“棉酚”;古老针灸技术已有了新发展。他希望在这三个方面学到更多的东西。他认为,这些成就不仅对中印两国人民、而且对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都有重要作用。特别那些气候湿热的国家,疟疾流行,风湿症为患,那里的人民可以从中国的贡献中得到好处。
中印文化源远流长,中印传统医学各具特色,又有很多相似相通之处。乌杜帕教授讲到这些眉飞色舞,如数家珍。印度医学,早在二千三百年以前的孔雀王朝就有《外科经典》和《内科经典》问世,这与我国《黄帝内经》成书时间大体相同,它们比任何西医经典成书时间都早。乌杜帕教授介绍了“瑜伽”、顺势疗法、自然疗法的实践和理论。在某些方面这与中医健身术中的气功、太极拳、五禽戏相近。“瑜伽”的作法,包括“身体倒立”和“打坐”等,也讲求“意守”,与中医健身术如出一辙。
印医印药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冠心病和肿瘤方面已取得进展。这也恰恰是中医研究的领域。中印医学家还惊异地发现,他们不约而同地用植物牡金作为治疗支气管炎的药物,效果可喜。事实表明,中印两国文化交流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互补性。
伟大的印度民族文化传统,犹如春风化雨,使印度传统医学开放出光采照人的花朵,养育出印度医学界的一代名家。乌杜帕教授不断挖掘过去、探索未来;立足印医、钻研西医。在印医和印西医结合上不断创造。他少年立志,就学传统医学;学有所成后,又到加拿大、美国攻读西医;1960年回国后,大力倡导印西医结合。这与我国的中西医结合具有同样的意义。他平生著述甚多,通过这些著作,人们不是可以清楚看到一位学者的终生辛劳和卓越的贡献吗?
夜渐渐深了,室内的吸顶灯发出柔和的光亮。乌杜帕教授在沙发上,赤足坐在他的双足之上,半倾着身体。讲话时,双手不时地举上去,挥下来,发出阵阵爽朗的笑声。他说:“我第一次来中国,但我有一种亲密的情感,好象在自己家里一样,无拘无束。这和我在西方一些国家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他说,他爱“瑜伽”,每天黎明起舞,为的是保持健康,好继续为促进中印传统医学的交流做出贡献。老学者的话,情真意切,令人感奋。
中印医学交流,是中印文化交流的一部分。一位印度友人在回顾两国从古至今的友好交往时说:“这种交往不是一洼池水,而是庞大的水库;它不是一只水杯,而是一口水井;它不是一条沙丁鱼,而是肥美的锦鳞细鲤;它不是普通的16瓣的莲花,而是一株光彩照人的千瓣巨莲。”这是多么中肯的评价。(附图片)
乌杜帕教授在北京中医研究院作学术报告。 王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